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生:分小組討論,并讓多個小組發表看法(注意引導學生)。
師:歸納學生看法,并給出“結果”(多媒體)。
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簡表
戰爭名稱 時間 發動者 結果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842 英 《南京條約》
打開中國大門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英法 沙俄趁火打劫
中法戰爭 1883—1885 法 《中法新約》
打開了中國西南門戶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 日 《馬關條約》
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xx年 英法美日意俄奧德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師: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呢?
3) 列強打開中國國門的結果[獨立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板書)
讀史感悟:
列強為什么要侵略中國?中國為什么被侵略?通過中國和世界發展狀況的比較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列強是采用什么手段來打開中國大門,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的?
1840—19xx年列強發動了哪些侵華戰爭?主要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1)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①熟悉《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協定關稅
②《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喪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權?哪些條款反映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
割讓香港島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賠款2100萬銀元 ——加重中國人民負擔,開創了侵略者對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
五口通商 ——損害了中國的貿易主權,打開了中國沿海門戶
協定關稅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其中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英國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中國原料,反映了發動戰爭的本質意圖。
③鴉片戰爭后,其它主權的淪喪
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權、軍艦“巡查貿易權”、外國傳教士傳教權。
史料鏈接
材料一 《五口通商章程》規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國僑民犯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
材料二 《虎門條約》規定:中國“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
材料三 “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議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準英人租賃……”
通過上述條款,列強從中國獲取哪些特權?損害了中國的哪些主權?
(2)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①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內容方面的異同點。
同:都有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的內容
異:《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中設廠的規定。
教師總結:《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對外資本輸出的新要求。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甲午戰后列強侵華方式的改變
甲午戰后,列強爭先恐后地對中國進行政治借款和經濟投資,瘋狂在中國設廠開礦,修建鐵路,以攫取利潤。
教師明確:
資本輸出的概念與方式;
資本輸出與商品輸出的區別;
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