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清)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鄰里聚談,父誡其子,兄勉其弟,多舉戲曲上之言詞事實,以為資料,與文人學子引證格言、歷史無異。 ——高勞《東方雜志·農村之娛樂》卷十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據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戲曲發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兩部”不斷融合兼收,最終導致哪一劇種的形成?依據材料三、四概括戲曲的主要社會功能。(3分)
(4)在新史學理念的影響下,商人、戲曲及民間生活進入史學家的視野,這表明史學研究出現了怎樣的變化?(2分)
解析:
本題該題以戲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考生對材料信息的閱讀理解分析提煉歸納概括能力,題目較為簡單。第(1)小題答案很簡單,“瓦肆”主要指的是娛樂場所,考察知識的識記和再現。第(2)小題讓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作答,從商業、城市、階層三方面作答。第(3)問第一問注意材料中“花、雅兩部”的別稱;第二問依據材料概括。材料三體現的是休閑娛樂功能,材料四體現社會教化功能。第(4)問和題目開頭法國的歷史學家的話相呼應,理解作答。
答案要點:(共10分)
(1)娛樂演藝場所。
(2)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
(3)京劇;休閑娛樂功能,社會教化功能。
(4)史學研究領域的拓寬。
例2.(08海南歷史,26)(12分)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
天下已平,(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時……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
---- 《史記》
工商雜色之流,假令術逾儕類(同輩之人)……止可厚給財物,必不可超授官秩,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舊唐書》
古者官民一家也,農商一事也……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輔,而非求以相病,則良法美意,何嘗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陳亮:《龍川集》
士之子恒為士,商之子恒為商。嚴氏之先,則士商相雜,(嚴)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為舜工計,宜專力于商,而戒子孫勿為士。蓋今之世,士之賤也,甚矣!
---- (清)歸玄恭:《歸莊集》
評述中國古代商人社會地位的變遷。(12分)
解析:
本題以商人的社會地位變遷為線索展開的,考查學生通過對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會地位的變化,進一步闡述對社會的影響,應堅持站在生產力的發展方面看問題,才能更好地對商人的社會地位和“重農抑商”的政策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本題是開放性的題目,要注意觀點正確文字通順,邏輯嚴謹。
答案:
評分標準: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采取分項評分辦法。分項評分項目:觀點、論證、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能充分運用所給材料;對古代商人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總體性評價;文字通順,邏輯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