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胡曾《汴水》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體《汴河懷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進船》
請回答:
①隋朝開鑿大運河除為加強對南方的控制外,還有其他目的,根據材料一、二、三加以概
括。 (3分)
②大運河開通后,后人對此褒貶不一。根據材料四歸納三位詩人的不同觀點。(3分)
③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正反兩方面談談你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看法。(6分)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一和大運河的開通,
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域市成為聞名中外的
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入來往經商頻繁,陸上
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ⅱ
材料二 隋唐時期的工商業城市圖(見右圖)
材料三 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
高樓紅袖客紛紛。”(《夜看揚州市》)
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宿揚州》)
材料四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發達的松江、陶瓷業發達的景德鎮、冶鐵業發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絲織巨鎮盛澤鎮,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刑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之第一。”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 23頁)
請回答:
(1)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12分)
(2據材料四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展的主要原因。(9分)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展的新特點。(7分)
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ddaba 6―10 bcacd 11-15 bdacb
二、非選擇題
16.①目的:溝通南北交通運輸,滿足隋煬帝巡游作樂的奢欲,運輸軍隊和物資北征高麗。
②胡曾認為開鑿大運河導致隋朝滅亡。皮日休肯定了開鑿大運河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李敬方著重指出了運河開通后統治者對江南的搜刮和掠奪。
③積極作用:鞏固政治上的統一,有利于溝通南北交通.加強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消極作用:加重了勞動人民的徭役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隋朝的迅速滅亡,也加
強了對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奪。開鑿大運河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
17. (共28分)
(1)表現:成為商業大都會;手工業發達;外商云集;水運發達;夜市繁華。(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