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清朝軍機處是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中央機構,皇帝選派滿漢大臣入值軍機處,只能“跪受筆錄”皇帝對軍政大事裁決,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地方官員去執行。軍機處的設立,使清朝初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對皇權限制很大)實權盡失,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合作1)【學思之窗】思考題 閱讀課文“學思之窗”p17,回答:◎你是否同意這位學者的觀點? ◎請你談談宰相制度的廢除,究竟有何利弊?
同意。 歷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權力主要有兩項:一是參謀最高決策權(決斷權在皇帝),一是總領最高行政權。因此,宰相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并執行,一方面起到輔佐皇帝治國的作用,一方面對皇權又具有制約作用。廢除宰相制度對加強皇權有利,對防止權臣專權有利;但廢除宰相造成皇權過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時代,當皇帝無能或不理朝政時就會造成皇權旁落,出現太監亂政(宦官專權),此其弊也。
(合作2)討論一下:明朝的內閣與之前的宰相有哪些不同?
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
宰相制 內閣制
相 同 職責都是輔佐 處理全國政務
不 同 地 位 法定 非法定
職 權 參與決策 無決策權
對皇權作用 制約皇權 不能制約
(合作3)列舉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君權與相權關系的有關史實,揭示其歷史演變的總體趨勢,并指出其影響。
【答案】
史實:秦朝:設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中央設置宰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皇帝的權力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北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
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
清朝: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總體趨勢:君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被廢除。
影響:君主專制制度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