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教案
6.3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
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美國資本主義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首先開始進行國家干預經濟的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何發展?在不同時期,美國經濟政策是如何變化的?所謂的“新經濟”是什么?
一、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
(1)二戰后,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
戰后初期,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工業生產占2/3,黃金儲備占3/4;小麥、玉米占1/3,棉花占1/2;煤、石油和鋼占60%多,汽車占84%;并擁有全世界民用飛機的84%,為資本主義世界之首。
(2)二戰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建立起龐大的經濟調節機構統管經濟,并興建了大批企業,其調節和管理職能深入到主要經濟部門,保證了戰時經濟的迅速增長,也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鞏固和發展。
1941---1945年,聯邦政府在美國基本建設費總額中出資三分之二,在軍事工業總投資中占三分之二。戰爭中,聯邦政府采購了80%的重工業產品和50%的一般工業產品。二戰結束時,聯邦政府擁有全部原子能工業、96%的橡膠企業、71%的飛機和引擎企業,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1)表現: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和消費,干預資本主義的再生產;政府補貼出口產品,維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資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義政策。
(2)特點:
①美國壟斷資本實力雄厚,建立現代企業所需的巨額投資與私人資本積累有限的矛盾不像西歐國家那么尖銳;政府干預經濟不是實行工業國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開支和大量軍事訂貨、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和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造成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大發展。
②雖然美國政府建立了國有企業,但美國的經濟體制仍然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影響
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伴隨政府對經濟的調節和干預,美國快速完成從戰時經濟向和平經濟的轉變。從20世紀50年代起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二、不斷調整的經濟政策
1、二戰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的發展
(1)背景: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風靡美國。
按照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避免經濟危機的關鍵在于實現充分就業。在戰后很長一段時期內,美國政府都把充分就業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
(2)政策:
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注重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并保持財政預算平衡。
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把大規模赤字財政作為經常性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每當經濟危機發生,政府便動用財政、通貨膨脹等反危機手段,減輕危機的破壞程度。這些手段雖然有效,卻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額國債和嚴重的通貨膨脹。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政策
(1)20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等方面的影響,美國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困境。
(2)政府降低利率、放寬信貸,卻加劇了通貨膨脹,政府提高利率、緊縮銀根,認為放慢經濟增長的步伐,卻又使生產停滯、經濟惡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都只是一時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