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教學設計(精選3篇)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 篇1
第一章第三節文藝復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原因;人文主義;但丁和喬托;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諸國;莎士比亞;拉伯雷;伊拉斯謨;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學成就,卓越思想家布魯諾、弗蘭西斯·培根等基本史實;以便掌握文藝復興的概況。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和歷史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學、藝術作品、自然科學成就、思想家的觀點,探究其革命意向和歷史作用,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人物的事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文藝復興產生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通過文藝復興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以此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對布魯諾為追求真理而殉難的事例和文藝復興中先哲們大無畏戰斗精神的講述,培養學生勇于追求真理的優良品質;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和科學成就是經過不懈努力才取得的,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敢于實踐。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難點:文藝復興的實質。課時安排一課時。課前準備提前布置學生從教科書、互聯網、課外讀物中搜集他最感興趣、最欣賞的文藝復興時期人物的材料。教師根據學生搜集的材料指導學生進行分類和整理。教師將相關的圖表、圖片制成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導入新課】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推選代表,回答:“你最欣賞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是誰,為什么?”學生大多能說出莎士比亞、達·芬奇、布魯諾等重要人物及其作品。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活躍課堂氣氛。然后指出:14—17世紀正是西歐封建制度逐漸解體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時期,當時天主教會占據統治地位,封建神學用“上帝”主宰著人們的一切,安于現狀以求死后升天,成為人們的精神鴉片,意大利名城如佛羅倫薩等地資本主義萌芽悄然興起,資產階級向教會和神學發起了沖擊,文藝復興由此興起,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意大利文藝復興(板書)●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本目內容,包括課本所引兩例材料,在此基礎上設問:什么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為什么首先發生在意大利?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文藝復興是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的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這是意大利成為文藝復興發源地的前提條件。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首先在意大利發展起來,所以與它相適應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現在意大利。主要原因有:(1)當時封建神學的各種傳統觀念占統治地位;(2)資本主義萌芽后,新興資產階級不滿現狀;(3)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積淀濃厚;(4)人才聚集,名人輩出。●提問:文藝復興真是古典文化的復興嗎?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講述:文藝復興時期雖然號稱振興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內容主要是宣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提問:為什么要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形式呢?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因為當時封建神學占統治地位,教會勢力龐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大多是依據古希臘、古羅馬的科技思想文化成果,此外,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力量弱小,還無力與神學正面沖突,所以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復興為名,而行反對封建神學,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之實。●提問:人文主義的含義是什么?并給予簡要的評價。教師引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新興資產階級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頌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力量和人的偉大,認為人可以創造一切;他們贊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學和理性。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辯證地分析評價歷史問題。強調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學的思想武器,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進步性,是整個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內容。在充分肯定人文主義思想的積極作用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出人文主義的負面影響,如:過分推崇個人意志,造成個人私欲的膨脹等問題。提問:意大利文藝復興可分為幾個階段?列出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讓學生選派代表展示其搜集的材料。教師小結:14世紀文藝復興發源于意大利,14、15世紀是早期文藝復興時期,16世紀進入它的全盛時期。著重講述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神曲》中雖然還保留著靈魂不滅和來世的觀點,但是作品通過對地獄、煉獄、天堂中人物的描寫,展示了當時社會、政治生活的廣闊畫面,它對教會和封建貴族的譴責,對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因此恩格斯稱他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對于“美術三杰”應指出,盡管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但都將生活里的現實人物和情景攝入畫面;完善了素描、透視解剖的基礎理論和技法。這時的藝術大師們把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方法結合起來,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主張“強權政治”理論的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反映了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現實和資產階級要求統一的主張。然后利用表格或多媒體課件來歸納小結。人物 類別 主要成就 榮譽稱號 但丁 詩人 《神曲》 文藝復興的先驅 喬托 畫家 通過壁畫刻畫人
物復雜的個性 歐美繪畫之父 彼特拉克 詩人和學者 提出以“人學”對
抗“神學” 人文主義之父 薄伽丘 文學家 《十日談》 達·芬奇 畫家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 文藝復興時期的
巨人 米開朗琪羅 雕刻家、畫家、 建筑師 《大衛》 拉斐爾 畫家、建筑師 《西斯廷圣母》 馬基雅維利 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
軍事著作家、詩人 《君主論》 其思想被稱為馬
基雅維利主義 此外,教師可對名畫《蒙娜麗莎》作一具體介紹,說明蒙娜麗莎是真人真名的藝術再現。它反映了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與普通人之間的友情,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萌芽的深層聯系和大師們尊重普通人的人文主人情懷,以加深學生對文藝復興原因的理解。二、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板書)●教師:請學生閱讀本目內容,并分組討論:文藝復興傳播到西歐各國并繼續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首先歸納學生回答的內容,然后指出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展,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的歷史事實,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資本主義萌芽是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基本原因,進而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問:西歐諸國文藝復興的概況如何?請列表說明。教師隨堂檢查并利用表格小結。人物 國籍 主要思想 代表作 莎士比亞 英國 反映社會現實,體現人文主義思想 《羅密歐和朱麗葉》、《哈
姆雷特》、《奧賽羅》 拉伯雷 法國 提倡人的個性解放 《巨人傳》 伊拉斯謨 德意志 揭露教皇、教士和貴族的愚昧和貪婪 《愚人頌》 塞萬提斯 西班牙 揭示教會的專橫和社會的黑暗 《堂吉訶德》 教師重點指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戲劇成就具有典型意義,著重介紹莎士比亞。他的創作早期,寫了大量的喜劇和歷史劇。樂觀主義的生活態度、贊美友誼及愛情、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封建束縛和神權桎梏等人文主義的人生觀和道德原則是莎翁喜劇創作的主題;譴責暴君和封建貴族、歌頌賢明君主、同情人民,是他的歷史劇的主題思想。莎士比亞后期創作的悲劇,代表了其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劇中主人公的性格被注入了人文主義的理想,他們的悲劇結局,說明惡勢力的強大和人文主義的軟弱,莎翁的劇作不僅在歐洲的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珍品。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板書)●提問: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產生的條件可歸納如下:(1)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面向現實世界,注重實踐的時代精神,使得求真務實的科學風氣悄然萌芽;(2)生產經驗的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3)一大批科學家在極端專制黑暗的歷史條件下大無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提問:你認為當時近代自然科學的哪項成就影響最大?并說明理由。教師歸納:一般來說,學生們都能答出是天文學的成就。教師指出近代自然科學是以天文學的革命為開端的,在這一領域首先向教會權威和神學世界觀挑戰的是波蘭偉大的科學家哥白尼。中世紀流行的天文學觀點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盡管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已經過時,但是在當時“地球中心說”已是人們心目中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真理的歷史背景下,“太陽中心說”仍然像一聲春雷震撼了當時的社會,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揭開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序幕。●提問:哥白尼之后,還有哪些學者證實、發展了他的學說?學生回答后,教師可突出布魯諾殉難、伽利略遭監禁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獻身精神。提問:近代自然科學成就還應包括哪些方面?教師小結:一般來說,學生能迅速答出數學、物理學及其他成就,但對思想家布魯諾和培根是否應歸入自然科學心存疑慮。教師強調:布魯諾本身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培根是唯物主義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的產生與形成源于自然科學的新成就,又從哲學的角度為科學事業搖旗吶喊,并做出了重要貢獻。【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首先分析了文藝復興發源于意大利的歷史條件,對人文主義進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討,然后分三塊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全面學習。我們認識了文藝復興的巨大而又輝煌的成就,這是全人類的共同寶貴財富。我們還了解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巨匠們追求真理、獻身藝術、獻身科學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認真汲取。【教學過程說明】文藝復興一直是世界史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首先要讓學生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教師可通過復習提問指出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后歐洲人開辟了新航路,接著又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兩大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打碎了精神枷鎖,特別是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提供了廣泛的活動場所。由于本課內容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教師要先對中世紀神學相關知識做簡要介紹,再導入新課。教學程序圍繞教材三個方面的內容逐次展開,即:第一,文藝復興運動于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它是一場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第二,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15世紀擴展到西歐諸國;第三,在文藝復興運動中,近代自然科學誕生了。本課教學測系師生互動的教學原則,以教師設問為主導,讓學生解答為主線,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通過展示材料、制作表格、分組討論、相互辯論、師生交流等多種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背景資料提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參考書目如下:1.富爾:《文藝復興》,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2.傅可斯:《歐洲風化史──文藝復興時代》,遼寧教育出版社,xx年版3.周春生:《文藝復興時期──人神對話》(插圖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xx年版4.加林:《意大利人文主義》,三聯書店,1998版5.狄博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與自然》,復旦大學出版社,xx年版6.吳國盛:《科學的歷程》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版7.褚宏啟:《走出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教育情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xx年版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 篇2
歷史:1.3《文藝復興》教案2(舊人教版高二上)
一、概念
文藝復興發生于14—17世紀的歐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借助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二、意大利文藝復興
1、發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前提條件;其次,意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重要條件
實質: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的一場反封建反宗教的新思想新文化革命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2、社會思潮的核心及評價
(1)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流,社會思潮的核心。概念: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2) 影響:①對當時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②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學世界觀的思想武器;③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晚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3、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
①最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詩人但丁及作品《神曲》,畫家喬托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②詩人、學者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著有《十日談》。
③15世紀后半期至16世紀,出現“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軍事著作家、詩人馬基雅維利。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大衛》。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三、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①英國人文主義的杰出代表是戲劇家莎士比亞.
②法國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傳》。
③德意志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著有《愚人頌》。
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著有《堂吉訶德》。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的條件:
①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使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②生產經驗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
(2)成就:
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
②德意志學者開普勒發現行星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
③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他注重實驗、實踐,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
④意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們提倡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 篇3
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文藝復興的實質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手段:電教手段應用:使用《創世紀》flash動畫、相關視頻資料和圖片;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讓學生對比中世紀的繪畫作品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推測兩幅畫出現的大概時間,并帶著“為什么兩幅畫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它意味著什么”這一問題開始學習新課。
二、 意大利文藝復興
詳細內容參見“重點突破”。
在引導學生賞析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各個方面的成就時,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要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掩護?”在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當時封建神學在歐洲的地位、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的來源、當時資產階級與封建神學力量對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資產階級為什么會以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這一形式,開始了反天主教會和封建神學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什么沒有公開舉起反封建制度的鮮明旗子?”對于這兩個問題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的本質的關鍵。教師“導”正是體現在引導學生的思路集中在“關鍵”問題上,由此使學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質。
三、 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藝復興在十五世紀后期傳播到西歐各國并繼續發展,在十六世紀達到高潮?”
這一問難度較大,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前兩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思考,使學生將前兩節課所學內容與本節內容較好的聯系起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使文藝復興傳播到西歐各國并繼續發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資本主義萌芽是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基本原因,進而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制作《西歐諸國文藝復興成就一覽表》。有重點的引導學生分析莎士比亞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對比此時的作品與意大利文藝復興作品的區別。
四、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詳細內容參見“重點突破”
指導學生將十四、十五世紀文藝復興的成就與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成就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了解文藝復興的范圍、時間,認識到文藝復興在十六世紀達到高潮的史實。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
小結
學生回答在導入時提出的問題,并總結歸納文藝復興的時間、范圍、性質及影響。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有關問題,制作一系列表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設計問題、點撥和適當講解,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三節 文藝復興
一、意大利文藝復興
1.文藝復興的背景
2.人文主義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喬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時期的“美術三杰”
6.馬基雅維利
二、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1.英國的莎士比亞
2.法國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萬提斯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哥白尼和“太陽中心說”
2.開普勒和伽利略
3.數學、物理學的發展
4.布魯諾和弗蘭西斯•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