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變異
強調基因結構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種情況變化,歸根結底都是堿基的排列順序發生了改變,從而改變了遺傳信息,引起生物性狀的變異。
1.基因突變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發生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一個位點上基因的改變,基因突變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會引起一定的表現型變化。
那么,基因突變是如何產生的呢?
2.基因突變的原因
以人類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為例。
顯示:正常型紅細胞與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紅細胞的性狀比較圖。
鐮刀型貧血癥是一種異常血紅蛋白病。一旦缺氧,患者紅細胞變成長鐮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紅細胞的堆積,導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而出現脾臟腫大,四肢的骨骼、關節疼痛,血尿和腎功能衰竭等癥狀,病重時,紅細胞受機械損傷而破裂產生溶血現象,引起嚴重貧血而造成死亡。
顯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病因圖解。
問:鐮刀型貧血癥病人的紅細胞和正常人的為什么不一樣?
問:鐮刀型貧血癥病人的血紅蛋白中的谷氨酸為什么被纈氨酸取代?
學生回答。
教師強調,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發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紅蛋白會成的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了改變,由 變成 。
問:基因突變有何意義?
學生答出: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進化的內因,沒有變異就沒有進化,因而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
3.基因突變的特點
問:基因突變作為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它有哪些特點呢?
學生閱書第49頁后,由學生回答教師穿插其中講解,后歸納。
①普遍性 ②隨機性 ③稀有性 ④有害性 ⑤ 不定向性
教師強調,自然條件下發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自然突變,人為條件下誘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誘發突變。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體細胞中,也可以發生在生殖細胞中。在高等生物里,大約10萬到1億個生殖細胞中才會有一個發生基因突變。可見突變其實也是不容易發生的。
(三)總結、擴展
生物的變異,根據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是否改變,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兩類。可遺傳變異中的基因突變,是基因分子結構的改變。是在一定的外界條件或者生物內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結果是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最終導致原來的基因變為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變不同于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是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產生了新的基因,產生了新的遺傳物質。因而基因突變是生物產生變異的根本原因、為生物進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四)布置作業
1.某自花傳粉植物連續幾代開紅花,一次開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開白花,其原因是( )
a.基因分離 b.基因重組 c.基因突變 d.環境刺激
(答案:c)
2.課本第51頁復習題一,二、1、2。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