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節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細胞代謝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質。
(3)酶的特性。
(4)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2)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系;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
(3)在實驗能力提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實驗成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生物學家研究酶的本質的過程,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2.酶的本質。
3.酶的特性。
●教學難點
1.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2.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具準備
酶活性受溫度、ph影響的示意圖。
●課時安排
建議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酶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器材,并設計好觀察記錄表;學生預習實驗,掌握實驗的原理并設計好實驗的過程。
[情境創設]
人不吃飯行嗎?食物進入人體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在現在來說都已經十分清楚了。這些變化過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沒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對此進行了探索。
實驗介紹: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將肉塊放在小巧的金屬籠中,然后讓鷹吞下,過了一段時間,將籠子取出,肉塊不見了。
[師生互動]
問:(1)為何要將肉塊放在籠子中?
答:排除了胃對肉塊的物理性消化。
問:(2)對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質?
答:一定是某些物質進入到金屬籠中,使肉分解。現在已經知道這個能讓肉分解的物質就是——酶。
問:(3)進行肉類消化的過程的條件是怎樣的?
答:進行分解肉的反應是在一種極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問:(4)在實驗室中能否也能讓肉分解?能的話需要怎樣的條件?
答:實驗室也能進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體中來說,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的條件才能進行。
總結:對于一個生物體來說要進行的生理活動非常之多,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內的物質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于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于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每一個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就叫細胞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