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學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1783年,斯帕蘭札尼在研究鷹的消化作用時做了一個巧妙的實驗,這個實驗的巧妙之處在于( )。
a.排除了鳥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擾
b.證明了何種消化酶對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證明了胃對于食物只有化學性消化
d.證明了細胞代謝離不開消化酶
2.下列關于過氧化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沒有催化劑時過氧化氫不會分解成水和氧氣
b.過氧化氫和水一樣無色無味,對細胞無害
c.fe3+和過氧化氫酶都能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
d.從最終結果看,在有催化劑存在時,過氧化氫分解反應會進行得更徹底
3.在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比較的實驗中,把肝臟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
a.有利于過氧化氫酶的釋放 b.保護過氧化氫酶
c.提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4.下列有關對照實驗設置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要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 b.要遵循單因子變量原則
c.無關變量要始終相同且適宜 d.自變量要始終保持相同
5.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b.能供給反應物能量
c.改變了反應的途徑 d.降低反應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
6.關于活化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是反應物分子從常態變為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b.加熱、加壓通常能使反應物分子獲得足夠的活化能
c.無機催化劑使反應物分子獲得的活化能的總量更多而加快反應速率
d.酶能降低反應物分子發生反應的活化能而使反應更容易進行
7.有一種化學反應p+q=r,圖中所示的實線表示在沒有酶的時候此反應的進程,在t1時將催化此反應的酶加入反應底物混合物中,圖中能表示加入酶以后此反應進程的曲線是( )。
a.a b.b c.c d.d
8.下列關于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生物體內的酶在不斷鈍化、失活、更新
② a+b→b+c+d可表示酶促分解過程
③酶只有在活細胞內才具有催化效能
④酶可提高反應速度而改變反應的平衡點
⑤酶都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質
⑥化學反應前后酶的化學性質和數量不變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⑥
9.20世紀80年代初,cech 和altman分別發現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質的傳統觀念,為此雙雙獲得了198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核酶”是指某些( )。
a.dna b.rna c.染色體 d.atp
10.下圖縱軸為酶反應速率,橫軸為底物濃度,其中正確表示酶量增加1倍時,底物濃度和反應速率關系的是( )。
11.果子酒放久了易產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以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的酶無濟于事,這說明(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 b.酶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
c.酶的催化作用受環境影響 d.酒中的這種沉淀是氨基酸
12.一次實驗中,某同學將煮沸冷卻的淀粉分別裝入甲、乙兩個試管各2 ml,接著又用量筒取2 ml新鮮唾液加入甲試管,又用該量筒(未作任何處理)取2 ml清水加入乙試管,振蕩甲、乙兩試管后放入37 ℃溫水中10 min。分別向甲乙兩試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令人不解的是甲、乙兩試管中均不變藍。下列相關判斷中,正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