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學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自我測評
a.對照a和b試管內發生的現象,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b.甲、乙兩試管中均不變藍,說明淀粉均未被徹底分解
c.繼續滴加碘液后,乙試管溶液應該變藍
d.溫水中放置10 min時間太短,不足以說明問題
13.淀粉和纖維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連接在一起構成的。在人體消化道中,淀粉能通過酶的作用被水解,但纖維素不能被水解,其原因是( )。
a.人體消化道中沒有催化纖維素水解的酶
b.纖維素水解的最適溫度比淀粉高得多
c.纖維素水解的最適酸堿度與淀粉水解的不同
d.人體的消化道不夠長
14.將藥物裝入米紙(淀粉)做的膠囊中,可有效減輕某些口服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酶顯然具有專一性,胃中的蛋白酶不能消化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胃液中活性喪失,不再起消化作用
c.開水沖服使唾液和胃液稀釋,對膠囊不起消化作用
d.膠囊在口腔中經過的時間短,唾液淀粉酶來不及對膠囊起作用
15.某些制糖廠用淀粉做原料進行工業制糖。其技術基本要求是:調節溫度來影響淀粉酶的活性。下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夠量的淀粉水解時溫度對麥芽糖產量的影響,圖中的積累量表示在一段時間內生成麥芽糖的總量。下面關于x、y、z三點溫度值的判斷正確的是( )。
a.x點代表ta 、y點代表tb b.x點代表tb、y點代表tc
c.y點代表tb、z點代表tc d.x點代表ta 、z點代表tc
16.通常胃液的ph約為1.4左右,在測定胃蛋白酶活性時,將溶液ph由10降到1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將( )。
a.不斷上升 b.沒有變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17.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置一段時間后甜味便降低,如果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再保存,甜味要保留更長的一段時間。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放置一段時間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玉米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單糖
b.沸水浸泡后甜味可保留較長時間,因為高溫使分解甜味物質的酶失活
c.該實驗說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
d.新采摘的玉米果穗放入冰箱低溫儲藏不能延長甜味保留的時間
18.有人做了這樣一系列實驗:第一組將蘿卜磨碎,制得提取液,立即冷卻,然后取幾只試管分別加入ph為3~9的一定量的過氧化氫的溶液,30 ℃保溫,均加入少量冷藏提取液。第二組重復上述實驗,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減半。第三組重復第一組實驗,只是把提取液進行80 ℃熱處理。然后繪成曲線如圖54,分別表示一、二、三組結果的是( )。
a.a、b、c b.c、b、a c.a、c、b d.b、a、c
19.下圖是小麥淀粉酶在不同溫度下的催化效率的變化曲線,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小麥淀粉酶在35 ℃時,小麥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b.0 ℃和100 ℃時,酶的催化效率都降為0
c.a圖曲線表示從0~35 ℃過程中酶的催化效率可望恢復
d.b圖從100 ~35 ℃的過程中酶的活性也將直線上升
20.下圖曲線oabc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某種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曲線oa1b1c1一定是溫度低于最適溫度時反應物濃度對該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