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學生配制一系列不同濃度的蔗糖/ kno3溶液,分組實施探究活動,自己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通過“質壁分離自動復原”這一事實認識到植物吸水與吸收礦質元素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5)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各小組進行交流評估,目的是培養學生推理能力、批判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認真聆聽學生發言,最后總結。
各研究小組進行交流,小組代表發言,各小組相互進行評估,交流心得(成功的經驗、出現的問題及其改進的措施等)。
(6)進一步探索:測定細胞的滲透濃度,本步驟是前面探究活動的延伸,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創新能力。
教師首先指出:引起50%左右的細胞發生初始質壁分離的濃度,稱之為細胞液的等滲濃度。接著提問:怎樣測定細胞的滲透濃度呢?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測定。
(7)布置作業,目的是復習和鞏固學習成果。
課外作業:①在操作步驟(6)中如何更精確地測定細胞的滲透濃度?②某植物細胞已經萎焉,如何判斷其活性。
7 教學反思
(1)盡量為學生創造探究活動的機會。興趣是動力之源,興趣是成功之母。高中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已經相當強,教師應激發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材規定的學生實驗教學時,切不可簡單局限于課本中的“條條框框”,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實施探究性實驗活動。
(2)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育學生創造的激情。教師必須設置好探究歷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學生當前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并適時、恰當地給學生創新提供幫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悅,激發并能維持學生的創造熱情。
(3)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探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一方面應嚴格遵守教材理論,但不一定拘泥于課本。如本實驗中教師有意提供了kno3這一實驗試劑,雖然實驗結果與教材設計有所區別,但只要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就可以深化對植物細胞滲透吸(失)水原理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植物吸水與吸收礦質元素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使知識實現升華。更為重要的是,本探究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力度,如觀察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尊重科學事實、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和學風等,這對于學生日后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應將探究實驗活動的成果予以適當拓展、延伸,進行應用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