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同義突變 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因此,單個堿基置換可能只改變mrna上的特定密碼子,但不影響它所編碼的氨基酸。例如,dna分子模板鏈中gcg的第三位g被a取代而成gca,則mrna中相應的密碼子cgc就被轉錄為cgu,由于cgc和cgu都是精氨酸的密碼子,因而新形成的多肽鏈沒有氨基酸順序和數目的變化,這種突變稱為同義突變(synonymous mutation)。同義突變不易檢出。
錯義突變 錯義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的堿基置換不僅改變了mrna上特定的遺傳密碼,而且導致新合成的多肽鏈中一個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所取代,這種情況稱為錯義突變(missense mutation)。此時,在該氨基酸前后的氨基酸不改變。例如,mrna分子正常編碼順序為:uau(酪)gcc(丙)aaa(賴)uug(亮)aaa(賴)cca(脯),當第三密碼子中中間的a顛換為c時,則aaa(賴)→aca(蘇),即上述順序改變為uau(酪)gcc(丙)aca(蘇)uug(亮)aaa(賴)cca(脯)。錯義突變往往導致產生功能異常的蛋白質。
無義突變 當單個堿基置換導致出現終止密碼子(uag、uaa、uga)時,多肽鏈將提前終止合成,所產生的蛋白質大都失去活性或喪失正常功能,此種突變稱為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例如,dna分子模板鏈中atg的g被t代替時,相應的mrna上的密碼子便從uac變成終止信號uaa,因此翻譯便到此為止,使肽鏈縮短。
終止密碼突變 當dna分子中一個終止密碼發生突變成為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時,多肽鏈的合成將不能正常終止,肽鏈將繼續延長直至遇到下一個終止密碼子,因而形成了延長的異常肽鏈,這種突變稱為終止密碼突變(termination codon mutation),屬于一類延長突變(elongtion mutation)。
此外,還有抑制基因突變。如果基因內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堿基分別發生突變,使其中一次突變抑制了另一次突變的遺傳效應,這種突變稱為抑制基因突變(suppressor gene mutation)。例如,在血紅蛋白異常疾病中,hb harlem是β鏈第6位谷氨酸變成纈氨酸,第73位天冬氨酸變成天冬酰胺,但患者臨床表現較輕;而單純β6谷氨酸→纈氨酸,通常產生嚴重的臨床癥狀,甚至造成死亡。這說明hb harlem即β73的突變抑制了β6突變的有害效應。
(2)移碼突變
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是指dna鏈上插入或缺失1個、2個甚至多個堿基(但非3個堿基或3的整數倍的堿基),導致在插入或缺失堿基部位以后的密碼子順序和組成發生相應改變。由于原來的密碼子移位,終止密碼子常常推后或提前出現,結果造成新合成肽鏈延長或縮短。
(3)整碼突變
如果在dna鏈的密碼子之間插入或缺失一個或幾個密碼子,則合成的肽鏈將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幾個氨基酸,但插入或缺失部位的前后氨基酸順序不變。這種突變稱為整碼突變(codon mutation)。亦稱密碼子插入或缺失(codon insertion or deletion)。
2.繆勒對突變的研究
1927年,美國遺傳學家繆勒(h.j.muller,1890—1967)首次發現,用x射線照射果蠅精子,后代發生突變的個體數大大增加,同年,又有科學家用x射線和γ射線照射玉米和大麥的種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這些觀察激起了人們對輻射誘變研究的興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化學誘變劑──芥子氣,開辟了化學誘變的新途徑。從此,利用各種物理的和化學的手段進行人工誘變的工作,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