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為(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 必修2 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的內容。
本節以遺傳病的病理、危害、診斷和預防為線索,主要講述人類遺傳病常識性知識,與第2章第3節“伴性遺傳”聯系密切。本節活動較多:一個調查,兩個資料搜集和分析,一個科學·技術·社會(sts)。本節與人類的生活聯系緊密,對于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教學對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級是高二級文科班的學生,對于遺傳與進化內容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他們雖對“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很感興趣,卻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鏈,教師可啟發學生先自學,再嘗試用概念圖的方法對遺傳病加以概括分類。
對于實踐調查,學生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師應先加以趣味性引導,鼓勵學生深入生活,發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相關的資料收集看似簡單,運用互聯網搜索的結果易造成大量資料的積壓與浪費;文科班的學生個性鮮明,語言表達能力強,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資料在辯論會中展示自我個性,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②概述人類遺傳病的產生原因、監測和預防的方法。
③簡述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2、能力目標
①調查某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類基因組計劃或基因診斷和治療研究方面的資料。
3.情感目標
①在進行遺傳調查和實驗活動中,善于從自已親身經歷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和進行自主性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科學態度和培養勇于創新與合作的科學精神。
②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認同遺傳學研究的新成就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積極思考遺傳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聯系,為普及遺傳學知識做出貢獻。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調查法、辯論法、討論學習法、賞識性評價
2.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設計調查表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2分鐘)
引用楊煥明教授的話,贊美生命!
[過渡]每一個人都想擁有健康、高質量的生活,而這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卻因身體疾病而不能擁有健康,其中有些較嚴重的疾病是因為遺傳所致,這些人的生活有著不為常人所知的痛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遺傳病吧!
[引出主題]人類遺傳病
認同生命的美麗在于生命的質量。引用楊煥明教授的話,教師富有感情的過渡語,激發學生興趣。
[主題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16分鐘)
1.教師根據學生調查中的常見錯誤,引導學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遺傳病嗎?
2.[展示圖片] 幾種常見的或是較嚴重的遺傳病
3.遺傳病的定義及分類?
[引導]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和它的主要載體是什么?
4.請依據其病理,對常見遺傳病進行分類(用表格進行總結一)
[小組匯報調查情況]
小組1:常見的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
小組2:紅綠色盲的的調查,看書釋疑;
[回答]基因、染色體;
[鞏固練習]看書完成表格。
在調查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從自已親身經歷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和進行自主性探究。
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