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圈到細胞》一課的
本節課可以說是高中生物的緒論課。如何使學生產生學習本模塊,甚至整個高中生物課的學習興趣,是本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本模塊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為主線來展開教學的,對于系統、生命系統等基本問題必須在本節解決,所以,本節又為后續章節的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2.討論技術進步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思路】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讓學生閱讀一首詩,創設一個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問題,然后讓學生分析討論教材提供的資料,分別從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來論證“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達到從具體事例上升到普遍意義的目的。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進行具體分析,教師適當的做一些拓展和補充,讓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并在此基礎上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從生物圈到細胞整節課,以討論課的形式組織教學。、
【教學步驟】
第一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
引言:由一首詩
細胞的愛戀
我只是一個細小的微粒
微妙得參與了你的生命
雖然你看不到我的身影
是因為我在你的身體里 不離不棄
我是多么愛你
為你加上了質膜 擁有了選擇透性
我是多么愛你
能允許你如酸的純白與如糖的甜蜜 透過我最外層的封閉
我是多么愛你
愛如纖維般細膩 形成細胞壁來支撐你的身體
我是多么愛你
用細胞壁來保護自己 才有資格來細心照顧你
我是多么愛你
在我內心最深處的細胞核里
有我的遺傳信息
儲存著我對你的所有記憶
引入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
具體事例1: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細胞(以下的問題如果讓學生直接討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不了解,所以教師最好用一段材料介紹,然后讓學生歸納分析出,培養學生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1937年,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從雞身上分離出來。1965年,分離出第一株人的冠狀病毒。由于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外膜上有明顯的棒狀粒子突起,使其形態看上去像中世紀歐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為“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冠狀病毒表面內的核酸為非節段單鏈(+)rna,長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長的rna核酸鏈,具有正鏈rna特有的重要結構特征在xx年冬到xx年春肆虐全球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sars病毒,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中的一種。
v 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感染該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在33℃時生長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這個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該病毒疾病的流行季節。冠狀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兒童感染率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