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一、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指導他們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小組,自覺地參與到調查問題、收集資料、準備發言的活動中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設民主、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突出人文主義教育。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是《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的第一課時,是“生物圈中的人”這個單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闡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以及人類作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員,有義務保護好生物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不科學、無節制地利用資源已經對生物圈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實際上也威脅人類的生存,使學生產生危機感,認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人對生物圈多方面的影響。
2.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能力目標]
能初步學會收集資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一些身邊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具有近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命世界,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并使這種意識轉變成真正的行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思想。
3、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做到從實際行動出發保護環境。采取讓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解疑,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4、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目標達成的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團結協作性較差,家庭條件各不相同,全班學生可分成三大組:第一組為家中有電腦并已上網的學生,調查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物圈影響的相關資料第二組和第三組為家中無電腦的學生,分別從報刊、書籍等收集人類為改善環境所做的努力的資料。通過課前活動可以充分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啟發、舉例分析、小組合作等方法
四、教學準備
教師:1制作ppt課件以輔助教學;
2.查找人類活動對生物圈影響的資料、圖片,布置學生查閱、整理資料。
學生:1.根據教師課前發的學案進行新課預習(學案如下:)
⑴.土地有什么作用?
⑵.我國目前土地的狀況如何?
⑶不合理利用土地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
⑷.森林有什么作用?
⑸.無節制砍伐森林有什么危害?
[6].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森林?
⑺.環境污染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
⑻.分析人類環境中的污染物來源。
2.利用網絡、報刊、雜志以及生活的環境等這些信息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物圈影響的資料。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策略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強化學習的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真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快樂學習,而不是直接呈現現成的結論;學生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在教師組織和引導下討論和交流,思維和智慧共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性。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