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微生物一章完結課,系統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節課一課時完成。教師從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對生活垃圾處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結合知識鏈內容完成總結歸納環節,對資料分析環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拓展學生的思路。在實際用環節中,如有條件可去觀察垃圾和污水的處理過程,亦可以資料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在此基礎之上,積極思考尋找更多的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不僅如此,更要鼓勵學生打開思維,搜集更多微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實例。教材是從最常見的生態系統(落葉)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舉實例,介紹了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的危害,接著又講述了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實例。這樣編寫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概括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b.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c.與動植物共生
2.探究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個作用:與動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章引言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激發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激發同學創造情愫。
教學重點
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腐生)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動物和人患病。(寄生)
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與動物共生。
教學難點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物、植物共生。
教學用具
掛圖或者多媒體大屏幕
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討論
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片斷或相關掛圖。
2.學生準備:
(1)探究實驗
(2)搜集與細菌、真菌有關的信息(從日常生活中收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問答,導入新課]
教師:前一章,我們學習了細菌、真菌,那么從形態上講,細菌和真菌的最大區別是……(學生接述: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核區;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具有細胞完整結構)。我們學習過的細菌按形態分,可分為……(學生接述: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學過的真菌有……(學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還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細菌和真菌雖然個體小,不像動植物那樣惹人注目,但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卻是不可低估的。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關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從生活現象入手,通過做實驗和資料分析,探究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教師:首先請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細菌和真菌嗎?
學生:通過討論,課下收集資料,日常生活經驗等。可能有以下幾種答案。
(a)腐敗的梨(或蘋果)里有 (b)在媽媽實驗室的顯微鏡下見過。
(c)根瘤菌里有 (d)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