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第五章 基因突變與其他變異
第一節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1.本節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變異具有普遍性,變異可以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遺傳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
2.本小節介紹了基因突變的概念、意義和特點,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以及基因重組的概念和意義。
教材從實例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是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介紹基因突變的普遍性、隨機性、自然突變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等特點時,教材也舉了具體的實例。
旁欄設置的思考題和小資料,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基因突變特點的理解。
人工誘變在育種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過介紹我國在誘變育種方面取得的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材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上,介紹了兩種常見的基因重組。以基因的自由組合引起的基因重組為例,闡述了基因重組對于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
教材還把重組dna技術作為小字內容,安排在基因重組的正文之后,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夠多了解一些先進的生物技術。
4.本節內容可為第七章《生物的進化》中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基礎。基因重組的內容需要本章第二節中的自由組合定律與連鎖和交換定律的有關內容作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a: 知道);(2)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和意義(b:識記);(3)基因重組的概念和意義(b:識記)。
2.能力目標: 通過對課本中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1)基因突變的概念和特點;(2)基因重組的概念。
2.實施方案:(1)通過實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2)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在誘變育種上取得的成就,進一步突出重點內容。
五、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基因突變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過舉例放映有關的投影和錄像的方法,讓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一個具體的理解。
六、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像片、投影儀、錄像機、多媒體設備。
七、學法指導: 本小節內容為抽象,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師生互動,通過實例舉證來理解抽象概念和特點。
八、課時安排:2課時
----------------------------------------------------------------------------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程序
導言
在前面我們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問題:
了解了性狀為什么會遺傳以及性狀在向后代遺傳時所要遵循的規律特點。
知道了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性狀的表現除了與遺傳物質有關外,還與外界條件有關。而且性狀由親代傳遞給子代時,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差異,這就是生物的變異。
那么生物的變異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又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物的變異》的有關教學內容。
[二] 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1.播映投影片:
上圖是一個普通的玉米種子在萌發長成植株的過程中,水、肥、光特別充足,所結種子大而飽滿,但這樣的種子種下去,結出的是普通種子。
下圖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種子遨游過太空后培育而成)與普通青椒對比,果實明顯增大,種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實。
2.質疑:
(1)籽粒飽滿的種子與普通種子相比,太空椒與普通青椒相比,性狀有明顯的差異,原因何在?(回答:發生了變異)
(2)把子粒大而飽滿的種子種下去長不出同樣好的種子,而是普通種子;把肥大的太空青椒籽種下去可以結出肥大的青椒。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回答:生物的變異有的不能遺傳,有的可以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