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③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過程中,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是如何體現的?
①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不可能完美無缺
②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③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始終引導人們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使人類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的真相
總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
3.閱讀有關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正文,填寫
①組成成分:磷脂、蛋白質、糖類
②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
③蛋白質分布:覆蓋、鑲嵌、貫穿
④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⑤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4.畫細胞膜結構的簡圖,并注明主要分子的名稱
5.利用廢舊物制作生物膜模型,交流
6.課后延伸
利用互聯網搜索科學家對生物膜研究的最新進展資料,并通過自己的加工將資料整理出來,拿到班上相互交流
動畫演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個別學生板演,師生評價
指導,展示優秀模型,總結歸納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強化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教后反思】
1.盡量為學生創造探究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習興趣。本節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科學史教育,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將各位科學家實驗的資料,再加工成一連串環環相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是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從中學習模型建構方法:實驗、推理想象—提出假說—進一步驗證完善—不斷發展;正確認識實驗技術手段的進步在促進科學的發展中的作用;總結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育學生創造的激情。教師必須設置好探究歷程的梯度(如,補充磷脂分子結構與特性的知識),并且不能超出學生當前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并適時、恰當地給學生創新提供幫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悅,激發并能維持學生的創造熱情。
3.以活動促發展,促進學生知識建構。本節既有資料探究,小組討論學習的活動,也有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畫圖、模型制作等手段,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學生學習方式多樣,落實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要求,有效實現三維目標,學生學得既靈活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