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達
引導探究:細胞核中的基因怎么去指導細胞質中的蛋白質合成呢?兩者之間靠誰來牽線搭橋,把基因上的遺傳信息“帶”到核糖體上呢?
探究實驗:課件展示1955年laster gold的變形蟲放射性標記實驗和同年有人用洋蔥根尖做的實驗。(中圖版教材上有這兩個實驗,人教版沒有。已給學生整理在學案上。)
分析問題:1.從實驗1可以看出rna的合成發(fā)生在細胞的哪一部位?
2.細胞核交換后,b組變形蟲的細胞質為什么會出現(xiàn)有標記的rna分子?
3..實驗1的設計有何巧妙?
4..從實驗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5. 綜合分析實驗1和2,你認為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給學生5分鐘分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以上問題,同時老師巡回指導點撥。然后找兩個比較優(yōu)秀的小組代表回答。(答案不完整的引導他們補充完整,錯誤的一塊分析出錯的原因。)
突出矛盾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分析科學家研究過程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索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想象及由現(xiàn)象揭示本質的探索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2.識圖比較dna和rna為轉錄的學習作鋪墊
3.突破轉錄的過程這一重難點
4.探究密碼子的概念、種類、及特性
參考答案;(課件逐一顯示)
1.發(fā)生在細胞的細胞核內。
2.因為這些rna分子在a組變形蟲細胞核內合成,在b組變形蟲細胞中被釋放到細胞質中。.
3.其巧妙之處在于:跟蹤追擊(標記物),適時交換(細胞核)。
4.rna酶存在時,rna被降解,蛋白質合成受阻,加入相關的rna后蛋白質合成繼續(xù)進行,說明,蛋白質的合成直接受rna的影響.
5.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是: dna →rna →蛋白質。(板書)
總結:(找學生總結回答)把基因上的遺傳信息“帶”出來的物質是——rna
進一步設問:rna為什么能完成這一使命?指導學生看課本4-1、4-2、4-3圖,比較dna和rna的區(qū)別及簡單說明三種rna的種類和功能。(同時板書)
引導學生總結答案:(mrna上的堿基可以攜帶dna上的遺傳信息。rna分子較小,可以從核孔中出來進入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設疑:dna的遺傳信息是怎樣傳給mrna的?想知道嗎?(引出轉錄的問題。)
轉錄:
先播放一次完整的轉錄過程的動畫,引導學生帶著以下問題串認真觀察每個過程的變化特點。并完成學案上的表格第一列
(問題串:轉錄的場所、原料、產(chǎn)物、酶、模板、模板的去路、配對的原則分別是什么?)
然后找學生回答上述問題,進行檢查。(之后課件顯示答案)再找2—3名學生看著教材上的靜態(tài)圖4-4講解轉錄的過程。不完整不準確的找其他同學補充講解。
(先找語言表述能力強、通過眼神交流感覺能會的學生講,講完表揚鼓勵以樹立榜樣。再依次找中下層次的學生。從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可根據(jù)時間調整提問人數(shù),把握課程進度)
若學生掌握不太好,再利用動畫課件逐步演示轉錄過程并強調關鍵步驟,加深學生對轉錄過程的理解。
總結概念:讓學生根據(jù)轉錄的過程總結概念(個別提問,同時板書)
問題提升:分析教材64頁【思考與討論】1、2得出轉錄的意義:保證遺傳信息傳遞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