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視圖》教學反思:案例反思與學法探究
繪制正確人數 59 59 59
正確率 100% 100% 100%
分析:全班59人全部繪制正確,這說明學生基本理解了三視圖的形成原理,了解了繪圖規律,掌握了主視圖的選擇規律。三個簡單物體三視圖的繪制,是課堂上已經訓練過的,所以,還可以說明,課堂效果比較理想,達到了預期目的。
2)圖、物互識測試
給出8種實物模型草圖。選擇簡單物體,包括:折形物體、圓臺、四棱臺,《技術與設計1》(地質版)76頁,技術練習上的物體模型圖。同時繪制出10幅三視圖(教師手繪,試卷形式)。三視圖多于實物模型圖,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分別標號,讓學生對號入座。
測試卷收上來,統計正確率。
選對8幅 選對7幅 選對6幅 選對5幅以下
人數 17 26 11 5
比率 29% 44% 19% 8%
分析:這些圖形實際上是課后的作業(《技術與設計1》(地質版)76頁,技術練習),再加上折形物體、圓臺、四棱臺的三視圖和物體圖形。檢測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三視圖的識圖規律,以及識圖技巧。其實技巧很簡單,就是將物體模型圖與主視圖相對照,并參考俯視圖或左視圖即可。從上表不難看出,大部分同學掌握了三視圖的繪圖原理以及識圖規律。
四.再實驗,再檢測:
作為一種教學法的嘗試實踐,僅僅一堂課的實踐、一個班級學生、和一次成效測試是不夠的。但由于學校課時的安排情況,沒能進行對照班級的再次實踐和課后的再此次檢測。不過,這樣可以給我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總結。一邊完善和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一邊進行探索和實踐。也希望廣大通用技術教師積極參與進來,讓通用技術教師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五. 總結:
以上是我依據《三視圖》這一節公開課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學設計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開課”作為“問題課”,就此提出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經驗。同時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開課這一載體,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和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們的教師會迅速地成長起來,我們的學科會更完善、更有發展。
有了問題,才有可能進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是嶄新的課程,像是一張鋪好的白紙,等著我們全體通用技術專業教師來勾畫,用探索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來勾畫,來吧!伙伴們!
來源:黑龍江省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