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常見的技術的圖樣——三視圖(2)》說課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設計交流”的內容要求中提出要“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效果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從中可知技術圖樣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的重要載體,而三視圖則是技術圖樣教學的重點。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設計圖樣的繪制》側重于培養學生識讀技術圖樣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義。三視圖是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一,許多工程圖如機械加工圖等多用三視圖的形式來表達。因此,識讀三視圖是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的基礎;識讀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是識讀一般機械加工圖的起點或平臺。
其次,“識讀三視圖”教學涉及到本章的繪制草圖、正等軸測圖和第七章的模型制作、工藝等教學內容,通過“識讀三視圖”教學可以使前后章的聯系更加的緊密。既能培養學生識讀一般機械加工圖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為“識讀三視圖(識讀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也是對第六、七章教學內容進行重排的課時之一。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章的前繼課時已經學習了“設計表現圖”的相關內容,可成為讀圖的準備。其次,學生在高一年數學第二模塊的教學中已經了解一般幾何體的三視圖和斜二測畫法,對學生識讀組合體的三視圖也有一定幫助。此外,一般學生動手的積極性高,好奇性強,但往往缺乏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這方面應注意積極引導其有利的因素進行組織教學。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三視圖的投影規律——“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2、了解識讀三視圖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能力。
3、掌握美工刀等加工工具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識讀三視圖制作模型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識讀能力,初步學會模型的制作方法,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制作模型識讀三視圖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
2、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形成良好的勞動衛生習慣和質量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生的讀圖技能和動手能力。
2、難點:應用投影原理來分析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關系,想象形體。
四、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更注重學生思想的交流和方法的掌握。在教學中.應留意學生表達和交流的過程。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
教學內容應服務于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是載體,不是教學的唯一。因此,教學案例選擇以簡單的組合體三視圖為核心,將教材的練習題和馬上行動等的部分內容改造為案例,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了便于學生能根據所給材料大小進行模型制作,活動案例視圖的尺寸標注以比例形式標注,但強調設計實踐以中應標注具體數字,給學生更大的創作空間,又不失細致和嚴密。組織學生實踐活動時,每三人一組,創作的作品同排的兩組進行互評,互評后將作品放在教室中央的展臺上展出。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促進學生思想和方法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