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價值》說課稿
各位老師,您們好!我今天說的是通用技術必修1的內容。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采用的教材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術與設計1》中的第一章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的內容:“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它包括: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等內容。通過對知識點的學習,領會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對技術的親近感,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教學重點:理解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技術對社會、技術對自然所起的作用。領會技術的價值意義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雖然教學對象是高中學生,但是面對的是新課程學習還需要有一個過程適應,在第一節課學習“技術與人”的基礎上,學習理解技術對社會和自然的關系,需要有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教師多方面的引導學生接受知識點,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典型案例分析,學生對技術有所了解,感悟技術產生與發展的歷程。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對社會和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使學生在看待和分析技術問題的時候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積極情感,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領會技術的人文精神和價值意義所在。
四、教學方法
通過對教材分析、教學對象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建立,本堂課采用生活中典型案例說明技術對社會、對自然的重大作用,以講授、演示加討論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感受技術就在他們身邊,技術不斷地發展,而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社會和個人的學習、生活及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學生積極地探究技術,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從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媒體、資源的運用
運用多媒體投影手段演示相關教學內容的圖片和視頻資源,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技術對社會、對自然的重大影響,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幫助學生更能容易理解技術對社會與自然的相互作用,由邊演示邊講解內容知識點,加上學生分組討論容易突破知識的難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認識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在前第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解到技術對人的關系,滿足了人的需要,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
揭示課題:板書 一、技術與社會
(二)、進入新課
《一》、理解:技術與社會
用多媒體演示案例,大家來一起分析案例,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技術出現的前后當時社會上有什么樣的變化?
①照明技術
照明技術可以延長人們的工作時間,方便夜晚人們活動范圍擴大,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②核試驗成功
核電站的建設可以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能源,幫助人們生產和生活。但是,核武器的爆炸,人類的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可以在一瞬間被推毀。它告訴人們,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險,爭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和平來之不易。
③植物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