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 第2課時
以一套餐桌圖片為例,探討“外觀美通過什么來表達?”
3.過渡到道德原則
選用了一個劣制摩托車頭盔的短片(50s)和一些觸目驚心的“有毒食物”圖片,震撼學生,讓學生自己得出設計要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實現教學目標。
4.探討產品設計中的道德
提問:為什么要設計生產出這樣的產品?社會對設計者提出了什么要求?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的思維,然后進行總結:產品的設計應始終堅持為人服務的宗旨,設計者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5.過渡到可持續發展原則
(因道德原則與可持續發展原則有著密切的關系,比較容易過渡。)以討論、辯論的方式探討一次性快餐盒(不可降解材料)的兩面性。進而總結:可喜的是人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觀看短片“新材料”(30s)。過渡: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設計的什么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6.尋找生活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案例
通過一個素裝月餅(50s)的短片給學生舉例,拋磚引玉。然后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體現該原則的案例。
7.過渡到技術規范問題
能源問題一直是各國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最關心的項目,但我國在進行節能降耗問題上遇到的問題(短片2分鐘)。請同學認真看短片,并準備回答問題。過渡:短片中多次提到的“指標體系”在節能降耗問題上起什么作用?(它是一種技術規范,在社會生產中起重要作用。)
8.講解技術規范的作用
通過一個沒有螺母的螺栓要尋找螺母的案例,告訴大家技術的規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接著介紹螺栓的規格各國不同,讓學生對技術規范的分類有初步的認識。而后通過分享生活中尋找的認證標志,進一步理解技術規范的分類: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9.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技術規范
讓學生將自己找到的產品認證標志在課堂上做分享(上一堂課作業是“找產品上的認證標志”)。以同學們找到的認證標志為例,講解技術規范的分類。而后鼓勵學生并總結:技術規范的分類有兩種,可以分為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也可以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10.知識回顧
簡單回顧一下這兩節課所學的內容——設計的七項一般原則。為后面的練習熱身。
11. 牛刀小試(知識綜合運用)
尋找案例中的產品體現了哪些設計原則(8道題)先從單一的原則練習開始,讓學生設計的一般原則。而后用具體產品考學生的綜合理解,例如:伸縮式花盆體現了創新原則、美觀原則、實用原則;字母椅體現了創新原則、美觀原則,但不實用。并由此總結:技術的一般原則間可以互相滲透,互相聯系;也可能互相制約,做設計時要多角度考慮,進行權衡。若時間允許,則播放視頻案例(綠色時尚人40s),提問學生這些綠色產品體現哪些原則。
12.作業
根據設計的一般原則,對自己的學期作品——小板凳,提出具體的設計要求。
13.開闊眼界
展示一些關于椅子的最新專利產品圖片,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保持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同時對于技術素養的培養也有一定好處。
來源:福州市通用技術名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