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教學設計
設
計
理
念
1.對能量守恒定律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通過學生舉例和演示實驗,說明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應用先猜想、后用實驗檢驗的方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能力,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編排和整合,創造性地應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之中,解決物理問題。通過中微子發現這一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從能量守恒的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品味科學美。
2.對能量耗散的教學,先舉例幫助學生建立自然界的宏觀過程具有方向性的概念,然后通過探究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能量耗散的概念。用專題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能量和環境的關系,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緊迫感,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設計的問題情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不了的,再小組討論,組內交流,組與組之間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
景
導
入
新
課
1.提出問題:我們已學習了多種形式的能,請同學們說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們還知道不同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請你舉幾個能量轉化的例子。
2.播放能量轉化的資料,讓學生觀看后思考:有哪些能量發生了轉化?
3.演示實驗1:在一個玻璃容器內放入面粉,拿一個小鐵球分別從某一高度釋放,使其落到面粉中。
思考:小木塊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請說出小球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4.演示實驗2:用手提物理課本勻速上升,讓學生分析機械能的變化情況。這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機械能是怎樣變化的?
5.指出:物體所處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是有條件的,當外力對物體做功時,系統的機械能不守恒,此時外力對系統做的功等于系統機械能的變化.
6.聽取學生匯報,總結點評。回答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7.引入課題: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機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當涉及到多個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時,我們應該怎樣研究這些能量之間的關系呢?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一種能量減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個物體的能量減少,必定其他物體能量增加,能量的總和并沒有不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能量守恒定律。
1.思考并回答問題,列舉實例。
2.觀看資料,進行思考。
3.思考: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請說出小球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4.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是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在小球下落的過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還有面粉對它做功,面粉對鐵球做負功,鐵球在下落過程中機械能是減少的。
5.觀察實驗并積極思考。在各自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討論后發表見解。這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機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有外力對物體做了功,這個力是人對物體向上的拉力.在運動過程中,物體動能沒有發生變化,而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加了,所以系統的機械能是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