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Earthquakes 教學設計
閱讀是寫作的源泉。學生對新聞報道體裁的寫作方法的感性認識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本單元的課文是一篇新聞體裁的短文,結構清晰,是一篇好范文。另一方面,拓展閱讀材料是學生進一步獲取感性認識的途徑,因此為學生選取兩篇典型新聞報道。
step 2: 理解新聞體裁寫作
step 3:運用所學內容進行寫作 task 2: 就上述兩篇新聞報道,學生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 what should you write before writing a newspaper story? (outline)
(2) what should a newspaper outline have?
(3) why a headline is needed?
(4) how can you finish a newspaper story?
(5) have you fou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newspaper story and a short story?
task 3: 寫作新聞報道
(1)精心選題
各小組內活動,確定一個寫作主題,準備向校報投稿,寫一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特殊的事。如a big fire, an earthquake, a storm, a flood…, 例如,某小組選擇寫作主題為a heavy storm。
(2)個人思考
小組成員獨立思考,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法,在三到五分鐘時間內列舉出自己能想到的與a heavy storm有關的詞語。如:time, death, lost, money, house, road, carry, bridge, cry, tree, wind, missing, crop,
(3)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集體活動,討論每個成員呈現的有關詞語中,為了寫作新聞報道的需要,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可以去掉。如,留下如下的單詞time, death, happen, lost, house, road, carry, tree, wind, missing, …
(4)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討論,為擬寫的新聞報道確定一個標題。把留下的單詞進行分組,每組體現一個中心(main idea)。再用一句話把每組的中心意思表達出來。
(5)自主活動
小組成員根據集體討論修改的寫作提綱,撰寫小短文。
(6)小組活動,修改作文
小組內交換短文,提出意見,相互修改。
(7)自主活動
每組成員根據集體討論意見修改各自的短文,最后定稿。 在有了充分的感性材料輸入的基礎上,對材料本質意思的理解很重要。但這個階段的課堂也不是完全由教師主宰,不是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啟示下,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同伴互助,歸納總結出新的知識。
短文寫作的第一步是確定要寫什么話題。
在小組活動之前,學生應有幾分鐘的時間來激活頭腦中已有圖
式或產生新的想法。
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教師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
和幫助,或參與小組討論。小組成員進一步討論,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確定短文
的標題和提綱。提綱確定后,各組成員根據提綱自己撰寫短文。各自短文成稿后,組內交流,相互討論、評價、反饋、傾聽、激勵和互為師生等。
最后,根據組內討論意見,進行修改,定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原則。
step 4:
成果展示與評價 1. 教師面向全班講評。
學生寫完以后,教師請兩位學生朗讀自己寫的短文,然后,請其它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再進行評價,評價時以鼓勵為主,體現過程性評價的意義。
2. 自我評價。設計三份評價表格,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尤其突出形成性評價。
(1) 學習過程的評價
(2) 學習結果的評價
(3) 教師綜合評價 先讓學生自行修改一遍(或寫二稿),其次是小組互評,然后才由教師來評價。一方面會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學生從自評、互評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