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配置資源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山東省臨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十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
一、教材分析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都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前三個單元分別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角度,闡述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單元探討了面向全球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經濟生活基本背景.本框題主要分析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市場秩序的規 范和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市場調節的不足,與下一框題有著內在的聯系,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第九課的重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解釋市場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2)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點。
(3)分析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辨證的、全面的看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合理利用資源觀念,自覺維護市場秩序,以公正、公平態度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觀念,以及誠信為本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市場配置資源的優缺點,以及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
難點:市場配置資源的手段。
四、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對這一框題的內容有所接觸,但知之不深,因 此會感興趣,會產生一種深入求知的欲望,通過對前幾課知識的學習,又為本框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從能力方面看,高一學生 獨立思考能力不斷增強,開始留意的關心身邊的社會生活.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這種分析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逐漸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高一學生開始思考一些為人處事的問題.因此,可結合本課內容,教育學生樹立學法,懂法,守法觀念,培養學生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個人習慣。
五、教學方法
1.事例探討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覺到自覺,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
2.自學引導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
3.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
4.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六、課前準備
1、市場經濟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活動:ppt圖片展示,蘭州物價部門考察了蘭州拉面的成本后首次限定:凡蘭州市普通級牛肉面館,大碗牛肉面售價不得超過二點五元,小碗與大碗差價為零點五元,違規者將嚴厲查處。此規定一出,立即引起了爭議。(教師隨機采訪學生)
假如你是市民,你有什么看法?假如你是牛肉面老板,你有什么看法?專家學者等會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