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
具體要求:
1.知識要求:識記世界市場的含義、類型、產生條件以及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
2.能力要求:通過對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覺悟要求:通過對本課學習,了解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使學生樹立開放意識、經濟全球化意識。
二 教學重點: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
三 教學難點 :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
四 教學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五 教學方法:閱讀法 講授法 討論法
六 教學安排:一課時
七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提問):我國在什么時候加入世貿組織(WTO)的?世貿組織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我國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
(學生答):略
(教師歸納):要了解世貿組織的有關知識,首先還是讓我們先從世界市場的一些知識的開始吧。
第八課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板書)
第一節 當代世界市場(板書)
一 世界市場的開成與發展(板書)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①世界市場的含義、類型;②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條件。
(教師講授):
1.世界市場的含義和主要類型(板書)
(1)世界市場的含義: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板書)
①商品市場(有形市場)
(2)世界市場的分類: ②資金市場 (幻燈片)
③技術市場
④服務市場
2.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條件(板書)
(1)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板書)
(2)國際分工的發展(板書)
(討論):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了世界市場了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不會,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經濟落后。
(教師歸納):對,由于受當時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后的制約,商品經濟發展極其緩慢,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封閉鎖國的,當時東西航路又沒開辟,不可能產生國際分工,所以不會形成世界市場。
那么,世界市場是否是一下子就生產了呢?當然不是,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世界市場的形成也是一個逐漸形成、發展的過程。
(3)世界市場的發展階段(板書)
(教師講授):
①第一階段(萌芽階段):15世紀末、16世紀初,由于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東西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資本的原始積累,商品交換越出了一國的范圍,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商品交換,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世界市場的萌芽。但是這時的世界市場還不穩固,在世界市場上流通的商品,還主要是小生產者的商品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生產的商品。
②第二階段(形成、發展階段):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在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先后發生的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些國家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的巨大生產力所帶來的大量的產品,需要日益擴大的銷售市場,所消費的大量的原料與糧食,需要日益擴大的供給來源。這樣,國際交換和世界市場就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中歐、東歐、中東以及大西洋沿岸的廣大地區都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和遠東的日本、中國等也開始進入世界市場。各國之間的商品交換無論從廣度上或深度上都大大地發展了。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推動,使世界市場迅速發展并得以最終形成。這時,在世界市場上流通的已不是小生產者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生產的產品,而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品。
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是與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對世界市場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世界市場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了統治地位才最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課文中第99頁馬克思的話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回憶):產業革命有哪些成就?對世界市場和形成產生了什么樣的重要影響?
(學生答):略
(教師歸納):產業革命(又稱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大工業的資本主義工廠制度代替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變革過程。其主要標志是蒸汽機的發明和運用。產業革命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了世界市場和最終形成。
第一,機器大工業的建立,使社會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和形成。
第二,機器大工業的建立,為發展世界交通事業提供了物質基礎,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機器大工業的建立使交通運輸工具和通信聯絡手段等方面發生了革命性變革,從而使鐵路運輸、遠洋運輸和通信事業得到發展,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過渡):二戰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國際分工也進一步加深,使當代世界市場呈現出新的特點。
3.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板書)
(回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答):略
(學生回答后教師放幻燈片):
三次科技革命 | 時間 | 主要標志 | 主要內容 | 與世界市場的關系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 蒸汽機的發明和運用 | 機器大工業代替手工業 | 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紀最后30年 | 電力的廣泛運用 | 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 促進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20世紀40年代至今 | 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技的發明和應用 | 主要在電子、能源、材料三大基本技術領域展開 | 使市場呈現出新的特點 |
(過渡):那么,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又是什么呢?這是我們本課所要講的重點內容。
4.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板書)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略
(教師講授):
(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板書)
(教師):由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國際貿易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出現了許多新的國際貿易形式。
(提問):新的國際貿易形式有哪些呢?
(學生閱讀課文第99頁小字材料,了解租賃貿易的內容)
(教師):除此之外,還有補償貿易、加工貿易等形式。
(2)商品結構復雜化(板書)
(教師):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商品生產對原材料的消耗相對地降低,而對原材料的加工程度和綜合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了工業制成品貿易擴大、初級產品減少的商品結構。
(學生閱讀課文第100頁有關小字材料,了解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的內容)
(教師播放幻燈片):
1950~1990所世界初級產品出口和工業制
成品出口在世界出口總值中所占比重(%)
年份 | 初級產品所占比重 | 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 |
1950 | 59.0 | 41.0 |
1955 | 51.0 | 49.0 |
1960 | 45.0 | 55.0 |
1965 | 41.0 | 59.0 |
1970 | 35.0 | 65.0 |
1975 | 43.0 | 57.0 |
1980 | 39.0 | 61.0 |
1985 | 37.5 | 62.5 |
1990 | 25.0 | 75.0 |
(3)區域集團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板書)
(教師):區域集團是指同一地區的一些國家在維護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加強經濟合作,通過某種形式(如條約、協定或其他組織方式)組成貿易集團。其目的是鞏固和擴大集團內部市場增強經濟實力,加強對外部世界的競爭。區域貿易集團世界市場信影響主要表現在:集團內部貿易量不斷擴大和集團成員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變化迅速。
(學生閱讀課文小字材料了解當今世界的三大區域性貿易集團的有關知識)
(4)跨國公司迅速發展(板書)
(提問):跨國公司的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回答):跨國公司是指在本國擁有一個基地,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大企業。
(教師分析):由于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為世界市場、國際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跨國公司下是戰后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所進行的國際化生產范圍越廣,生產的分工協作越細,所引起的國際貿總額就越大。
(學生閱讀課文小字材料了解跨國公司的相關內容)
(5)市場競爭激烈化(板書)
(回憶):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學生答):略
(教師):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之一。在生產國際化的條件下,競爭顯得更加激烈,這也是二戰后才出現的。主要是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使世界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于是,世界市場的競爭比以前更加激烈。各國為了爭奪世界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例如,從傳統的價格競爭發展到非價格競爭;各國為了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制定了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對外貿易政策;與此同時,又通過關稅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通過對外援助的方法帶動商品的出口等等。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內容)
(小結):略
課后作業 :
一單項選擇題
1.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B.產業革命
C.社會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發展
D.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東西新航路的開辟
2.二戰前,國際貿易一直以初級產品為主。初級產品對工業制成品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對40%以下,二戰后20世紀80年代以來,初級產品對工制成品的比重,變成30%以下對70%以上。另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02年,工業制成品的比重將上升到80%以上。這說明二戰后世界市場出現的新特點是
A.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
B.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C.市場競爭激烈化
D.商品結構復雜化
3.二戰后,由于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一些國家和地區貿易集團采取了“內外有別”、“聯合對外”的貿易政策,紛紛成立了各種經濟集團組織,有效地提高了集團內部商品的競爭力,這說明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是
A.市場競爭激烈化
B.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C.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二不定項選擇題
1.當代世界市場出現的新特點是
A.資本國際化
B.生產國際化
C.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D.商品結構復雜化
2.“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馬克思這句話說明了
A.世界市場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以后最終形成的
B.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
C.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國家之間的生產和消費成為國際化
參考答案:
一 1C 2D 3C
二 1CD 2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