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6.1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黨的性質、宗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含義
2、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系。
3、聯系歷史和現實分析說明中共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
(二)能力目標
1、 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2、 領會創新精神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展示中共領導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學生對黨的認識升華,進而更加信賴和熱愛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系有關歷史知識和實例,讓學生感悟、理解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理解黨的執政方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關于國家制度的基本觀點,知道了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適當健全的政體,對于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有著主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各國統治階級不僅重視采用恰當的政體,而且也十分重視政黨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國家一般是由政黨領導的。那么,什么是政黨?什么是政黨制度?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是怎樣的?這就是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進行新課
一、 新中國誕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較量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2頁,指出:這三個鏡頭分別反映了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三種基本政治力量的狀況。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中國民主革命的斗爭實踐證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能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由于其本身的軟弱性而導致革命的不徹底性,也不能擔當起重任。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斗爭,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20世紀上半葉相繼出臺了三種建國方案,經歷長期實踐的檢驗和人民的選擇,最終的結果是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新中國。
(2)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為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而奮斗,因此,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教師活動:聯系有關歷史知識和現實實例,說明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思考并積極討論。
教師總結: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罪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