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全章概述
本課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費入手,讓學生了解影響消費的因素,知道消費的類型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等經濟現象及相關經濟知識。讓學生通過感受生活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以及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本課分為2個框題
一、消費及其類型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新課標基本要求
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新課程學習
3.1 消費及其類型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的三種分類及其含義;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的含義
2、理解收入與消費水平的關系;收入分配狀況與消費水平的關系;物價變動對人們消費的影響;幾種消費類型的區別;恩格爾系數變化的含義
3、組織學生收集資料,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動,并說明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類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及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在學習“消費結構”時,可讓學生收集資料,了解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從而增強學生們關注現實生活的能力與動手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教學重點
1、 影響消費的因素
2、 貸款消費
★教學難點
1、 收入與消費的關系
2、 貸款消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課上采取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建議
本框與大家經濟生活緊密相關,涉及的概念、原理較多,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把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現實生活結合,引導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與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回顧第二課所學內容,總結影響價格的因素及價格變動的影響。讓學生知道價格對消費的影響又是價格機制調節作用的結果。 而本課所講內容就是第二課內容的延伸,本課則側重于對消費現象的理解和解釋。
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與回憶,感知價格與消費的關系,從而引發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 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的因素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中秋節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費方式以及與以前消費方式的不同。
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代表,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生活消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因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水平與結構、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數量和結構,物價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1) 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與基礎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對消費是怎樣影響的?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并積極思考與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點評: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與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人們的收入并不都是人們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個人所得稅等之后,才能歸個人自由支配。例:城鎮職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繳納個人所得稅外,還要扣除“三險”及住房公積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費,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將。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