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與分配
(4)加強法制建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對就業歧視和工資歧視。
【重要提示】正確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產活動中,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重點調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職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收入關系。
【例題4】觀察右圖,對此現象分析不正確的是
a.工不同酬應不同,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
b.容易導致職工收入差距擴大
c.侵犯了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d.初次分配也應注重公平
【例題5】(08海南卷)中共xx大報告指出,“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下列選項中具有縮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 ②個人工薪所得實行超額累進稅率
③擴大財產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例6】(09•江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下列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
a.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 b.調整銀行存貸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d.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重難點3 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1. 二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要合理、適度,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促進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 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與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3. 如何處理二者關系(怎么辦) ⑴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與活力。
(2)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于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例7】(XX年江蘇卷)在企業分配中.如果過分壓低勞動報酬,則不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終將限制企業的發展。這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