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
年級:高一 備課組: 政治組
課題: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 第 二 課時
課標要求:識記效率、公平的含義;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理解為什么要堅持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原則的涵義;如何堅持效率和公平原則。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1、識記效率、公平的含義;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2、理解為什么要堅持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原則的涵義;如何堅持效率和公平原則。3、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體事例,說明堅持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的意義。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對待經濟生活中面臨的各種矛盾,并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復雜事物中進行分析、選擇。2、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看問題,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優越性,確認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經濟效率提高,又能保證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教學
重點
1、 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3、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教學
難點
2、 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3、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教學
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是否有課件
有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過程(集體備課)
課后
補充
問題設計與
雙邊活動
授課內容
活動:設計幾種分配方案,看誰設計的更能體現公平?
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公平之一概念的?你認為公平能實現嗎?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嗎?
你認為實現了收入的公平分配對于勞動者和社會有什么重大意義?
我國的收入分配方式又是如何實現公平的?
你怎樣理解效率這個概念?效率有公平什么關系?如何即做到效率較高,又能保證公平呢。
★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設計兩個案例:
1、視頻:茅于軾教授談收入差距問題。
2、活動:5個人如何公平的分配一個蛋糕?
設問:茅于軾教授談的我國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呢?
通過這個活動,談談你的感想?
有這兩個案例引入收入的分配公平問題,從而引入本課。
(二)進行新課
(1)公平的含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0頁,就探究活動中提出的兩種觀點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