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總結:公平的含義比較寬泛,我們這里學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主義有著根本的區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是根據社會的不同利益主體在社會經濟交往活動中,按照他們都能夠接受的規則處理相互的利益關系,在承認物質差別性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社會成員收入分配相對平等,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公平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不考慮客觀差異;是不講效率的“公平”,實際上是不公平,它妨礙了效率,阻礙了生產的發展,結果使人民長期處于貧窮狀態,結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貧窮。
(2)堅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義
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3)、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
1、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
注意課本上的第一段第二句話,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看視頻《xx大報告的相關內容》
通過xx大報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可以分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兩個方面。
2,初次分配是如何注重公平的
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意義: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也也有利于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措施: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措施:加強政府對收入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稅收調節,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二.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一)效率的含義
經濟活動中產出和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二)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1.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2.矛盾性:二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原因:①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②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結果能促使人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具體措施: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習題反饋:1、下面關于效率的說法錯誤的是
a.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程度
b.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c.投入越多,產出越多,這就是效率
d.人們總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2、合理且適度的收入差距是貫徹黨和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等重大方針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義,更好地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
②尊重和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③鼓勵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
④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我國的規劃中,將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下列能體現分配問題上堅持維護公平的是
①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②扶助弱勢群體,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③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落實“三條保障線”
④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為此
①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②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③應不斷完善稅收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
④應當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據此回答5-6題。
5、從孔子的話正確的一面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
a.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必須高度重視生活資料的分配問題
c.必須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須嚴格防止出現收入差距
6、我們現在看來,孔子的話中不合理之處主要在于
a.違背了“社會公平”原則 b.違背了“平等互利”原則
c.違背了“提高效率”原則 d.違背了“等價交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