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第七課 7.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前提:國家的統一領導
民族自治地方的設置: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自治權:我國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享有和行使自治權(核心內容)
(引用名言)通過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話過度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優越性,并指出這是本框的重點內容。
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國情的必然選擇
1、由歷史特點決定的。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我國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2、由現實情況決定的
“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新型民族關系
3、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多 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和數字,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 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復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再次強調本節課的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必然性和優越性,而民族問題和通常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要求學生預習宗教政策的相關內容。
多媒體展示課堂鞏固練習,以檢測課堂效果,并及時糾錯,以期取得課堂的最大收益。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1、同學們把優化叢書上相關的知識做一做,以鞏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點。
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框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政治理論性較強,離學生生活較遠,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課前本人盡管注意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包括一些視頻資料、歌曲以及相關的時政材料,但有些問題仍然闡述不夠到位。在理論性較強的問題上,對教師的要求本身就較強,所以課前應該做好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