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動態生成”的意外更絢麗多彩
[摘要]:本案例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描述了當面對“動態生成”的課堂意外時,筆者是如何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巧妙地把“動態生成”意外轉化成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和財富,使教學內容在“意外”中延伸,人文在“意外”中體現,“動態生成”的意外變得精彩。
關鍵詞:“動態生成” 意外 內容 延伸
案例背景:
一堂信息技術課,教師千方百計地把它“做”得又圓又滿,但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由于這些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使得課堂變化萬千,隨時都可能發生事先沒有預料的“意外”,如何處理 “意外”與教師的教學理念、自身素質、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有著很大的關系,也能反映出教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處理得當,能變被動為主動,可轉化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處理不當,會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會影響教師的形象、師生關系和和同學關系。下面這則案例,是上課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
“我為同學畫像”這一課是在xx年9月初給七年級學生上的一節課,共2學時。時值同學新相識,互相了解不多,也羞于主動交流和溝通。以“我為同學畫像”為契機——即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同學,細致入微的觀察同學的外貌特征,推測同學的個性,更好地溝通與團結同學,盡快形成班級凝聚力;又可以學習、利用相關電腦技術進行藝術創作,加強電腦是工具的意識。
對于畫圖軟件,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和用過,根據以往的經驗,掌握的情況不是太理想,因此在上“我為同學畫像”前我用了一節課時間來復習畫圖軟件的操作,如添加文字、添加直線、保存及設為墻紙、相似圖形的復制、顏色選擇等,使學生能更好地使用該軟件。
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融美術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力求淡化技術,以應用與情感培養為主。通過這些促使學生知道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的成功感,展示自己的電腦操作實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周圍、觀察生活,享受生活的細節。
去年我第一次上這節課時,因為考慮不周,沒有及時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活動中出現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場面。
案例描述:
t:上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畫圖軟件的工具箱和它的妙用,今天我們就用它來為同學畫肖像。
t:每個人的一生中將會與許多人打交道,有些人可能留給你的印象深刻,有些人可能你會馬上忘記。你覺得人身上哪些東西最不易忘記?
s:面部特征和個性特點。
t:那么面部特征和個性特點如何刻畫?
t:下面我們先來感受畫家對人物外貌特征和個性特點的表現。(課件展示)
1、選取的比較典型的畫像,如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丟勒的《母親》、一幅簡筆畫。著重評析:德國畫家丟勒的作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