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化學教師成長的基石
1.3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1)在授課過程中出現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教學環節沒有按計劃完成 為什么 (3)假如你再教這個內容,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等.
2 反思的方式
教師反思的方式因人而異,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2.1 寫教后感
"教后感"是教師備課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塊,但它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教后感的內容很多,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1 記成功做法
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記錄下來.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后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例如:在講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之前,我做了一個有趣的演示實驗,利用西紅柿,鐵釘,銅釘組成的裝置,用導線接到電流計上,然后,將這一裝置放到實物投影儀上,來明確原電池的定義.每當此時,學生的思維就異;钴S,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個開頭被我記錄下來,并應用到以后的教學實踐當中,深受學生的歡迎.
2.1.2 記失敗之處
即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所應吸取的教訓.例如:200℃時11.6gCO2與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則原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
A,5.8 B,11.6 C,23.2 D,46.4
如果我按常規思路,用差量法列2個方程式來處理,但計算費時,我將這一教訓寫入教后記中,并變換思路,打破常規,換角度思考,提出改進方案,經討論我讓學生觀察2個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用質量守恒得mO2 =11.6g-3.6g = 8.0g,再由CO2和H2O的總物質的量必為O2的2倍,即為0.5mol.
M =11.6g/0.5mol = 23.2g/mol
采用這種思路可節約時間,此時可繼續追問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讓學生用平均值規律,即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只能在18~44之間,只有C符合,快速求解.
2.1.3 記教學機智
即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供以后參考.課堂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導出錯誤結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例如:每次講評試題時,我都將每道題錯誤的人數告訴學生,如該題錯誤的人數較多,要學生標上"△",然后讓學生自己反思.
例如:5 molCu和6 mol稀HNO3,4mol稀H2SO4的混合溶液反應,則生成的氣體NO的物質的量是多少
在分析該例題前,首先,要學生先自己在練習本上做,很多學生以為該題容易,他們的思維模式是Cu與H2SO4不反應.顯然Cu過量,則nNO = 1/4×6 mol = 1.5 molNO
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做對,把正確的做法展示:
3Cu + 8H + + 2NO3ˉ = 2NO↑ + 4H2O + 3Cu2+
3mol 8mol 2mol
5mol (6+4×2)mol 6mol
顯然Cu不足,∴nNO = 10/3 mol
至此,學生幡然醒悟,得出正確結論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可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種糾錯方式被我記于教后感中.
2.1.4 記學生問題
即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惑點,作業中暴露的欠缺點及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點,并力爭在短時期內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例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時,學生對物質的存在,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制備和用途等問題討論和認識不夠.結構決定性質,而物質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是元素化合物知識板塊的中心內容.準對這一問題,為讓學生的思維條理化,系統化,在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單元復習時,我通常對物質的化學<>性質形成知識框圖,以達到鞏固,掌握和提高之目的.例如:鎂,鋁的化學<>性質可歸納小結如下:
2.1.5 記學生見解
即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等"智慧的火花"及時記下來,為今后教學補充新鮮血液.例如:我在提問,舉例,講評化學<>習題時,倡導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問題,完善思維過程,培養思維的嚴密性.例如:在講了《硝酸》這節以后,我布置了以下一個題目,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課后去完成.
6.4gCu與過量的硝酸(a mol/L,30mL)充分反應,硝酸的還原產物只有NO2,NO.反應后溶液中含H+為0.1mol(不考慮溶液體積的變化).
(1)此時溶液中所含NO3ˉ為 mol.
(2)生成的氣體中NO2和NO的物質的量(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
總結學生的解題方法,從電荷守恒和NO3ˉ存在的物質(硝酸銅和硝酸)兩種方法求得NO3ˉ的物質的量為0.3 mol.從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兩個化學<>方程式,N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方法求得NO2和NO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045a-0.55 (mol),0.25-0.015a (mol).這種講課手法非常有益于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