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大小》教案(通用4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大小》教案 篇1
篇一
教學目標
1、探索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會正確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用分數描述有關現象,理解通分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創新樂趣,培養學生勇于思考、敢于求異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感受比較與分類、猜想與驗證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并逐步學會用此種方法處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中央電視臺李詠主持的什么娛樂節目?
生:非常6+1幸運52
師:今天就讓幸運帶給我們五年級二班每個人好嗎?在幸運52的幸運擂臺挑戰之前要知道我們班的課堂比賽規則:
A、把我們班分成四大組,如果哪一組回答問題出色,或者回答問題積極相應加上兩顆星。
B、如果哪一組不聽人家的回答則倒扣一顆星。
C、最后看哪一組勝利相應進行獎勵。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些知識,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板書:分數大小比較)
(二)小組探究互幫釋疑
師:(出示學校的平面圖,上面標出操場、教學樓的面積分別占學校總面積2/9與1/4。)誰能說說是操作的占地面積大?還是教學樓的占地面積大?
生:教學樓的占地面積大。
生:操場的占地面積大。
師:同學們可以通過折紙、畫圖、想象、語言表達等方法,來驗證自己剛才的判斷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
(三)、匯報討論,教師解惑
師:誰來說一說,2/9與1/4哪個分數大?
生1:我們這組用的是折紙法,把二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平均分成9份,取這樣的2份;另一張平均分成4份,都取這樣的1份,從紙上可以看出
1/4>2/9
......
生2:以前我們學過怎樣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和分子相同的分數,經我們組的一致討論,將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或分子相同的分數就便于比較了。
師:那么大家試一試吧
(學生試做,匯報)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
1/4=9/362/9=8/36所以1/4>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
1/4=2/82/8>2/9所以1/4>2/9
師(小結):將異分母分數轉化成與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的過程就是通分。
幸運挑戰
比較5/6和7/8,并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數35做分子,依據分數基本性質將兩個分數變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后再比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數54做分母,依據分數基本性質將兩個分數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后再比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數18做分母依據分數基本性質將兩個分數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后再比較
師:同學們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通分的方法?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為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比較簡便。
生9: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這兩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覺得麻煩,由于這兩個分數都與1接近,可先用1分別減去以上兩個分數,再比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斷原分數的大小。
因為1-5/6=1/61-7/8=1/81/6>1/8
所以5/6 8/36, 2/8 > 2/9,
所以1/4 > 2/9。 所以1/4 > 2/9。
通分的含義: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作通分。
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1、分母相同的幾個分數,分子大的分數較大。
2、分子相同的幾個分數,分母小的分數較大。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大小》教案 篇2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回避那種“灌輸史”的數學學習。張夢君老師所執教的這節《分數大小的比較》課,就很好地把握了教學目標,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通過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經歷比較的過程,能由直觀比較分數的大小,總結出兩類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整堂課氣氛諧然,節奏明快暢通,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水到渠成。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大小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便于學生基于自身的認知水準出發,找到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8比1/2大,當學生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通過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是本節課的優點。利用學生手中同一個圖形上得到的不同的分數,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就比較直觀,由于學習的素材來自于自己的創作,所以學生的興致也會更濃厚些。
整堂課教學環節的設計知識邏輯層次清晰有序,條理清楚,脈絡分明,讓學生順暢地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學得輕松,有趣,主動,但這種順暢,有著教師過多的護航保駕的痕跡,特別對于不同認知程度學生的不同認識的表述教師沒能自然的保護和引導,甚至阻止,甚憾。但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張老師會成熟起來,自如機智地處理好這些預設外的課堂生成的。預設中很完美的設計,在實施中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如板書的書寫,圖與數的對應,學生表達分數的意義的清晰完善,對開課1/2的處理等,都有待完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靠我們不斷努力、勇于創新、實踐加上反思,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大小》教案 篇3
今天有幸觀摩了張葉清老師的教學實錄課《分數大小的比較》,整節課聽下來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1.本節課非常完整,教師思路清晰,重難點把握準確,能抓住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訓練。張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創設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營造了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交流、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多媒體手段的運用非常恰當,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例如:講第二個例題時,教師演示,動畫清楚地反映出大小一樣的圖形分的分數越少,1份就越大,分的份數越多,1份就越小。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時間充分,學生思維活躍,參與度廣。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操作,有的學生折紙;有的畫陰影,有的比較,學生討論踴躍,每個學生都在活動、思考,教學效果比較好。整節課學生學得相當主動積極,不僅課堂參與程度高,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張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討論活動中分類例舉——概括方法——探究意義——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示是,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改進的的地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大小》教案 篇4
《分數大小的比較》這節課的設計符合上海二期課改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學生的發展為主。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試驗的結果中找到結論,培養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興趣。整節課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
二、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條重要途徑。老師給學生提供恰當的探究材料,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為其終生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