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文言文中考復習教學反思(精選2篇)
九年級語文文言文中考復習教學反思 篇1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中考必爭之分。因此對文言文的復習顯得尤其重要。根據初三學生的實際和中考的考綱要求,我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選擇了中考常考題型來復習,但過后我又考慮到作為一節文言文復習展示課,這樣的模式是否顯得有些瑣碎且課堂的容量較大,因而我又改變了策略,通過分析近兩年的中考考綱,大膽地選取了一個小的、高頻的考點,即課外文言文基本內容的人物形象分析。設計整節課分四步走,第一,考點探究,明確復習目標;第二,以例探法;第三實戰演練;第四強化訓練。這堂課從最初設計到最后的呈現,感想良多,下面就選擇其中最深的三點談談:
首先,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分析、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闭娴搅诉@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
其次,復習課,要精心設計環節,讓復習課重放光輝。其實,復習課也是一件藝術品,可以雕琢成精品,注重課堂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復習課既有效又有趣。原來,我的教學設計是粗線條的,經過反復研討、實踐,體會到要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輕松愉快地鞏固知識,那就需要上課的形式多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少不了開場白的巧妙自然,每一個步驟環環相扣,過渡的自然承接,結束語的余味裊裊,另外,包括設計問題,要突出重點,所提的問題要有引導作用,學生要有話可說,從而讓學生回歸課堂的主動地位上,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課堂才會活躍。
第三,一節課上得好,還得看老師的教學語言。借助準確生動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過去我的課堂評價語言較為單一,或以籠統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錯!”來回應學生的精彩回答,這樣廉價的表揚,缺乏針對性與激勵性。經過指點,明白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閃現出來的亮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予以肯定與贊賞,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時就會產生積極表現自我的欲望,產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梢哉f,生動準確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讓我想起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精辟地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評價語言,營造一個個優化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之處就是教會了學生掌握課外文言文基本內容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加強了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和能力。不足之處是我的語言運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揚頓挫,影響了表達效果,最大不足是教學評價語言單一,對學生缺乏激勵性評價語言,對學生的點評引導還需進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彌補不足。
九年級語文文言文中考復習教學反思 篇2
眾所周知,文言文閱讀在升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很重,連同古詩詞背誦和課外文言文閱讀一共占了28分,我想這對于普通班的學生來說,更像是一場死傷慘重的戰役。如何帶領這42名弱兵克敵制勝,將傷忙情況減至最低,是我本學期教學計劃的重頭戲。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绻⒆舆B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文言文教學亦然。針對班級中后進生較多文言文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常常分析文言文中的語法現象,找出規律加以分析,強加練習鞏固成效。就以我今學期上的公開課——《文言文詞匯復習》為例,總結一下我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上的幾點思考。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有文言文的常識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閱讀追求。所以我并沒有急著為趕進度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系列文言文復習方案。先從簡單的詞匯現象,再到特殊的幾種句式,最后到必考課文的過關等等,像環環相扣妙趣橫生的驚險探險,讓學生全程體驗的是成功掌握文言文的樂趣而不是以往霧里看花的枯燥乏味。
在文言文詞匯復習上,我針對新課改后淡化語法、句法的特點,繞開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煩瑣的句子成分,運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了一節文言文詞匯復習課,旨在解決文言文中常見的詞匯現象,如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因為這些知識點,由于淡化語法后,學生在初中階段只作了解認識,很多時候在考試中出現某個學生遺忘的詞匯時,學生不能從記憶庫中搜索信息去答題而又掌握不到方法去解決,所以我分門別類地為學生講解每種現象的由來、意義,再利用文言文課文中的典型例子作詳細分析,讓學生理解原理,找到規律,舉一反三。通過該節課,我感覺到學生熱情澎湃的參與和他們通過歸納規律所得到的恍然大悟的喜悅,同時他們的收獲也在告訴我教學中化繁為簡的重要性。
課上首先投影升中考對文言文的要求,讓學生對文言文考點有個明確的認識,對考題有個清晰的概念,這樣可以為文言文復習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為每一種詞匯現象作歸類,讓學生對先前混淆的文言文知識有一個歸納梳理的思路。再次,在文言文復習盡可能多地通過形象典型的例子去分析詞匯現象及總結分析方法。整節課難點在于詞類活用現象分析,因為學生對語法知識知之甚少,他們只懂得幾種簡單的詞性如名詞、形容詞、動詞,但卻不懂得什么是狀語、什么是介詞、什么是賓語,甚至連什么是主語都搖頭嘆息。
針對他們語法知識薄弱的情況,在課上我沒有立刻對各種語法成分進行分析,而是抽取本節課所用的狀語成分來稍加分析,在分析什么是狀語的時候,我只輕輕地帶過概念,為免造成同學們對另一個概念的模糊,在投影概念的時候,我故意把“狀語是用來修飾形容詞或動詞的成分”中的“的成分”刪去,只投影“狀語:用來修飾形容詞或動詞”,由于同學們對形容詞和動詞比較認識,于是我直接用實例來對該概念進行形象分析,我舉了《陳涉世家》中的“狐鳴呼曰”來分析,讓同學們在該句中找出什么是動詞,雖是普通班的學生,但他們還是不約而同地回答動詞是“鳴”,解作“叫喊”,學生的這一回答讓我十分滿意,然后我就順藤摸瓜,問學生那么在這句中哪個詞語修飾動詞“鳴”,他們中思維比較靈活的馬上答到是“狐”,于是其他反應稍慢的同學看著狀語的投影概念,也像如夢初醒一般,在腦里回旋著“修飾動詞和形容詞的詞語是狀語”,結果同學們都明白了在這句中“狐”為什么解作“裝狐貍”,原來是由名詞活用成狀語了。清晰概念,找到規律以后,我就投影了更多的典型句子如“將軍身被堅執銳”、“神弗福也”、“勞其筋骨”等,讓學生們自己思考分析,把屬于詞類活用的.找出來,經過一輪的思考,同學都能找到答案。在課堂結束之前,我對如何分析詞匯活用的方法加以分析,讓學生們掌握一種分析思維,以防中考中出現詞類活用解釋而學生記不牢的問題。最后,為了鞏固效果,我以初二文言文課文《小石潭記》倒數二、三段等比較多詞類活用的現象逐一找出,結果同學們都能用所學的方法逐一找出。
總之,該課給我的收獲是:
1、文言文復習必須循序漸進,有的放矢;
2、文言文復習課程設置最好能化繁而簡,迎合學生接受能力;
3、盡可能多地運用形象例子作方法講解,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我想在文言文復習中要是能做到以上幾點,文言文復習教學就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