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教學設計案例(A)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題第一課時是指示劑的教學,首先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色的知識點為起點,導引出指示劑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劑的實驗,并利用學生對化學指示劑變色的神秘感,激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體驗探究化學現象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根據本課時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
二、教案
課 題 第十單元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一課時)
授課人 李仁桂
學 校 湖南省婁底市漣鋼中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石蕊、酚酞這兩種酸堿指示劑,并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制酸堿指示劑及用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的探究活動,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逐步樹立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從實踐上升到思維,從理論的高度來認識指示劑變色的原理。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
儀器藥品
老師準備: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醋酸、鹽酸、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試管、研缽、燒杯、沙布等。
學生準備:牽;ā⒃录净ā⒆暇硇牟、胡蘿卜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用故事誘導學生提出假設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失誤”,有的“失誤”會成為終生遺憾,但有人因“失誤”而發明了新的物質。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一次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了一會兒,紫色的花瓣上出現了紅點點。波義爾抓住這一意外的發現沒有放棄,作出了各種假設,經過多次試驗驗證,終于獲得了成功。那么,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學生傾聽、思考后舉手發言1.為什么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色?2.其它的物質能不能使花瓣變色?3.鹽酸能不能使其它種類的花瓣變色呢?用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從情感上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2.提問我們每個學生的實驗桌上都有一支裝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試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它變成紅色?學生演示:紛紛用玻璃管向試管中吹氣,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紅色。用趣味實驗設置問題。 3.追問那么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改變了顏色?學生舉手發言: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作為起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4.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有哪些酸和堿?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學生思考、討論后舉手發言。有的說我們前面學習中用到過鹽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說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說水果中有酸;有的說石灰水是堿,洗滌劑中含有堿……通過身邊的化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實用的、有趣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提出問題那么,我們怎么確定某種物質是酸還是堿呢?學生閱讀課本[實驗10-1],明白實驗內容。體驗得到新知識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培養了實驗能力和學會了用實驗的方法獲得新知識的方法。6.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