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1 常見的酸和堿(精選13篇)

1 常見的酸和堿

發布時間:2022-12-02

1 常見的酸和堿(精選13篇)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1

  教學目標

  ①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了解幾種常見的酸;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②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和擬人化的活動展示,培養實驗技能、分析能力及與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物質的利弊,掌握其性質,合理地利用它們。

  重點和難點

  指示劑、濃硫酸的腐蝕性。

  實驗準備

  教師:錐形瓶、雙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導管、燒杯、玻璃棒

  學生:寫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石蕊”“酚酞”字樣的紙帽、試管、研缽、紗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塊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濃鹽酸、濃硫酸、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胡蘿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實驗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內容對學生初次接觸危險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鹽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邊還應加一個空表內容,讓學生填“我知道的用途”,這樣更利于學生將已經認識的科學知識與新知識有機結合。

  ③教材只講了指示劑遇酸、堿時的變色情況,應該補充遇到中性溶液時的情況。

  --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板塊:指示劑

  引入、發現、提出問題

  情景問題引入:由問同學們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堿入手,切入酸和堿的知識。

  學生探究結果:食醋、大多數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沒熟透的水果(有澀味)如青柿子,還有皮蛋有澀味等。

  教師提出新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變紅?”“堿又使石蕊變成什么顏色?”

  實驗探究指示劑變色規律

  游戲:部分學生分別扮演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并分別戴上寫有相應名稱的帽子,手執一支試管。

  另一部分學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執相應滴瓶,并將藥品滴入前面四種物質扮演者手中試管,讓同學們觀看顏色的變化。

  分析討論:完成書本p49頁表格,探究出指示劑的變色規律;并討論出以上四種物質,哪種是酸,哪種是堿。

  知識突破,引入新問題:“這里有兩種其他液體,一種是自來水,一種是食鹽水溶液,請我們兩位指示劑朋友來鑒別一下,它們是酸還是堿?”接著由同學扮演物質,做實驗,觀察現象,問這兩種物質究竟是酸還是堿。

  學生探究結果:指示劑在這兩種液體中顏色沒有變化,說明它們既不是酸,也不是堿,而是一種中性的液體。

  課件演示指示劑變色規律:畫面是一只變色龍,身上寫著“石蕊”兩個字,跳動著分別走到寫有酸、堿、中性溶液的燒杯前,分別將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個燒杯中,伸入后相應部位夸張一點適當變大,并變各種顏色,且唱著歌:“我是一只變變變色龍,遇到酸我就變成那紅色,遇到堿我就變成了藍色,通常的中性環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龍王。”歌聲仿《我是一只小小鳥》,歡快、詼諧,男聲唱。

  :請同學們將酚酞遇酸、堿、中性液體的變色規律編成一些易記憶的韻語或創作成其他活潑的形式來幫助我們記憶,內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實用。

  :創作形式多種,并紛紛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種指指指示劑,我只在遇到堿時才變成紅色娘子軍。通常在中性環境下我是無色的,就連酸也奈何不了我,無法讓我變顏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鳥》歌詞)。”

  發現其他指示劑──酸堿使指示劑變色的應用

  學生分組制取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胡蘿卜(或其他物質)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別滴入前面四種溶液中,記錄實驗結果,由同學們討論交流,比較所制四種指示劑中,哪些變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塊:幾種常見的酸

  學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質

  第一組物質:鹽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但不能嘗。

  第二組物質:食醋、蘋果、檸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

  探究幾種常見的酸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自學p50頁內容,自我提問、自主探究,再匯報自己的理解和新發現。

  學生講述自學的教材內容,概括學習方法,補充新發現:

  學生表現出兩個亮點:

  (1)自我提問、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內容:

  自我提問

  的問題

  自主探

  究結論

  酸有什么共性?都有酸味、都有酸性在生活中發現有哪些含酸的物質?我們在前面講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蘋果、檸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時感到酸味。說明它們是含酸的物質。酸有什么作用?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化工原料,人類社會生活離不開酸。

  (2)概括學習方法和對教材的建設性意見:

  ①記憶酸的物理性質時可用概括性的字表達理解知識的步驟。如“色、態、味、沸、密等”;

  ②第一張表的下面要補“保存方法”這一內容,因為酸是危險品,是必須注意的內容;

  ③第二張表格右邊應加“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這樣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識和現在的新知識結合。

  第三板塊:濃硫酸的腐蝕性

  課件展示:酸在工農業生活中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再展示濃硫酸傷人后皮膚照片、清華大學某學生用濃硫酸到動物園驗證狗熊是“聰明”還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廠設備加快腐蝕等畫面。

  觀后教師評述: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做實驗時不掌握好濃硫酸的這一“個性”,很可能就被腐蝕皮膚、衣服等。

  教師做游戲實驗:用一支新毛筆蘸濃硫酸在宣紙上寫“濃硫酸的吸水性”。請同學們幫助講解這一游戲的原理。

  學生講解:多個學生爭先恐后上臺講解,突出強調了“原來濃硫酸的腐蝕的原因就是它的脫水性造成的”。

  教師擴展引導:其實,除了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蝕性,例如在有酸時,鐵銹蝕會快多了。所以我們要全面掌握它們的性質,合理地利用它們。怎樣稀釋濃硫酸?請學生再從兩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訴我們什么?其二:觀察下一段課件內容。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看書、課件展示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導致危害的畫面;規范操作稀釋濃硫酸的步驟畫面。

  師生互動實驗: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

  學生探究結果

  探究知識類別探究結果稀釋濃硫酸不正確操作的后果導致傷人或腐蝕物品。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對于皮膚還要盡快到醫院治療。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稀釋濃硫酸正確的操作方法(見“師生互動實驗”)

  啟示

  我們不斷要學會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應該具備一個安全的“大腦”,這就是社會責任感。要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健康,在實驗室里千萬不能用酸和同學開玩笑。

  第四板塊:小結

  教師引導:這一節課主要是同學們根據不同材料和實驗自己探究出來的,我們學到了一系列的知識,也學會了很多方法,同時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識、方法、道理就像我們到旅游區去各種景點一樣,我們是從哪里走進的,又是從哪里出來的?現在請大家畫一張探究旅游的“導游圖”,然后來比較看誰的“導游圖”更明了、更科學。

  用擬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質,通過人物的活動表示物質間的反應,形象且生動,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探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有其原創性。

  大膽嘗試突破,教師還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書本的禁錮,又可以對比學習知識,讓知識結構完整、清晰;課件風趣、直觀,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華,又便于學生記憶,值得借鑒。

  小塊知識點也能反映出認知規律。本塊教師采用了“發現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嘗試應用”的認知規律學習指示劑, 并用它來認知酸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和技能雙豐收。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鑒別入手,調動學生的智慧,學生看、摸、聞、嘗等感性活動,再提問引起學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識自然上升,過渡到理性知識,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膚淺,寓教于樂。學生自我提問、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內容,反映出他們的自學的深度和廣度,也表現出他們在探究中有意識地注意創造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所述的三個問題,其中一條是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兩條是對教材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有創見性,它證明學生的思維只有真實進入探究后才會爆發出最大的創造力。

  濃硫酸的腐蝕性雖然是一個較危險的實驗,但教師并不是個人包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深刻地感受。從學生探究結果看出,學生是主動吸取基礎知識與技能,從“啟示”分析,他們從濃硫酸的腐蝕性中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貴,同時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兩面性,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是一個智慧的亮點,教師的小結不是重復已有的知識點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識、方法和明確的道理“三維目標”來全面整合所學習的內容,小結的形式采用的是畫“導游圖”的形式,它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學生畫探究“導游圖”:學生分組“畫圖”,形成多種小結方式。下面展示一組學生的“導游圖”: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2

  教學目標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堿、鹽;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②學習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③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學會用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認識什么是酸、堿、鹽。

  實驗準備

  溶液導電性實驗儀器、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

  --

  教學

  過程

  點評

  提問: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追問:為什么會變色?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嗎?

  探究活動一:分別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象交流:與碳酸的現象相似,試液變紅。

  小結:碳酸、稀鹽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它們還有其他的共性嗎?

  探究活動一: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實驗現象交流:鋅粒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都能產生氣體;氧化銅粉末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顏色都發生變化。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一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活動二: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演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活動三: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

  實驗現象交流:燈泡亮了。

  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為什么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學生討論交流:參照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推測出稀鹽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著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惟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物質──酸。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現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現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認識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堿?

  按學案步驟完成探究過程。

  評價與小結:根據學生完成探究的實際情況,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于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么是鹽?

  這種有挑戰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這種緊逼式的提問,能使學生的思維按照知識的軌跡活動,且具有啟發性。

  讓學生親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學性質,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導電性對學生是一個抽象的認知,選擇學生已經認識的離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學生接受且易過渡到酸的導電性。

  以上的教學過程呈現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驟,學生學到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按照剛學到的探究過程來探究什么是堿,不管學生得出的結論如何,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對認知過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過課內學習,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繼續探究的興趣,因此,布置這種課外學習內容正是學生的需要。

  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按照《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科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知識整和;二是設計了一條清晰的探究思路,學生學到了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具體體現是:打破了教科書的編排體系,把“什么是酸、堿、鹽”提煉出來,讓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酸、堿、鹽”。老師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總結了探究的思路,讓學生有所感悟后,再讓學生按照“學案”的提示自主探究。這是一個半開放的過程,老師指路,學生順著老師的指引去探尋新的知識,而課外的鹽的探究是一個全開放的學習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點評: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劉永舜

  學案

  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示范探究

  探究活動一:

  稀鹽酸

  稀硫酸

  紫色石蕊試液    鋅粒    氧化銅粉末   

  結論:                                                 

  探究活動二

  導電性實驗發現:稀鹽酸       (能、不能)導電;稀硫酸       (能、不能)導電。

  原因:                                                                     。

  什么是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酸(acid)。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

  氫氧化鈉溶液

  氫氧化鉀溶液

  無色酚酞試液

  硫酸銅溶液

  氯化鐵溶液

  結論:                                                        。

  探究活動二:

  導電性實驗發現:氫氧化鈉溶液       (能、不能)導電;氫氧化鉀溶液       (能、不能)導電。

  原因:                                                 。

  (提示: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著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試寫出它們的電離方程式                                  

  什么是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堿(alkali)。

  課外學習:nacl[鹽(salt)]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3

  教學目標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②通過對酸和堿性物質的梳理,學習歸納方法;感悟對比、推理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③體會化學與人類有密切關系,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同時提高實驗過程中的“規則意識”。

  重點和難點

  酸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學生分組:每張實驗桌上擺放試管若干、滴管、稀鹽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潔凈紫甘藍葉片、剪刀、鎂、鋅、鐵、銅、生銹嚴重的鐵釘、粗銅絲、試管夾、酒精燈。

  教材延伸

  ①活動探究(1)表格中應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劑的物質做對比實驗,這樣感性認識會更豐富,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結合更緊密。在(1)的表格下面對應兩種指示劑加“規律性認識”,有利于小結、系統認識知識。

  ②在除銹這一塊應補充一點,“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銹”,這樣使學生認識在不同的場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銹方法。

  --

  環節一:慧眼識酸

  教師:實驗桌上有未貼標簽的稀鹽酸和nacl溶液,請同學們通過實驗驗證后給它們貼上標簽,注意實驗安全。

  學生:(探究活動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將紫甘藍剪成細絲浸泡;③放入潔凈小鐵釘觀察實驗現象。

  教師:我們按“安全、科學、簡便、明顯”的原則,來評價同學們的方案。

  方案①最優,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學生:(對教師提問)能否用酚酞溶液來區別?

  教師:(將矛盾交給其他同學)哪些同學能解答這一問題?

  學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變色。

  教師:我今天還準備了其他一些新鮮蔬菜、鮮花等含指示劑的材料,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各種實驗,進一步探究“認識酸的方法”。

  學生:(探究活動2:設計近二十種實驗,并在教材表中補充表格內容填寫實驗報告)

  花的種類

  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

  花汁在稀鹽酸中的顏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顏色

  玫瑰

  粉紅色

  粉紅色

  粉紅色

  萬壽菊

  黃色

  黃色

  黃色

  大紅花

  粉紅色

  橙色

  橙色

  教師:同學們的創造力都很強,如果我們要檢驗某種物質是否是酸,手頭又沒有石蕊溶液的情況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師:結合探究活動1和探究活動2的體會,思考稀鹽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變紅?

  學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應該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變紅。

  教師:(教師從知識的角度及時提升方法)同學們分析正確,而且我們做出這些結論時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請同學們再用我們已經探索出來的方法去認識我們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這些性質。

  學生:(學生探究活動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證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證明。

  點評:教師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三個活動層次逐漸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狀態,學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環節二:猜它是誰

  教師:(設置游戲場景,有四個金屬王國的“潛水運動員”要比賽潛水時間)學生分別裝稀鹽酸、稀硫酸設置“游泳池”。學生用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表現比賽的過程,同組學生在紙上寫出“運動員姓名”(金屬名稱)和潛水時的變化(化學方程式)。

  學生:(此時游戲化)各組學生用桌上的藥品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后討論結論,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組學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樣。現舉一組學生表演例子:

  運動員

  肢體語言

  表情

  變化

  名次

  銅

  搖晃、抖腿

  冷笑

  無氣體產生

  1

  鐵

  聳肩、腿顫

  皺眉、抽冷氣

  fe+h2so4=feso4+h2↑

  2

  鋅

  渾身亂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鎂

  雙手緊掐頸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鎂反應最快,在酸中呆的時間最短,名次最后;銅不反應,應得冠軍。

  教師:請同學們總結酸的化學性質,還要小結原因。

  學生:(用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是酸中的h+與活潑金屬發生了反應,放出氫氣,另一種生成物的陽離子是相應的金屬離子,陰離子是酸的陰離子。

  教師:通過學習酸的這一條性質,能不能將它提升成為我們的技能?

  學生:(討論,形成多種答案,一組學生代表發言)不可將醋放在鍋中長時間烹調,不可用鋁制品調拌要放醋的涼菜。

  點評:在這一板塊中,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巧妙梳理了舊知,對金屬擬人化的處理并及時聯系生活,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層面促進知識向運用層面轉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充分,思維深刻,學習成為一種才藝的展示和心理愉悅的享受。

  環節三:除銹專家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除鐵銹的方法,用到過哪些除銹的方法?

  學生:小瓦片磨鐵鍋;砂紙打磨生銹的部位等。

  教師:這都是物理方法除銹。在化工生產中人們用什么化學原理除銹?(教師演示實驗,用稀鹽酸的量掌握合適,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

  教師:我還要請同學們幫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師強調用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來說明)

  學生:(一組學生展示自己小結的表格內容)

  文字表達式化學方程式三氧化二鐵(鐵銹的主要成分)+鹽酸氯化鐵+水fe2o3+6hcl==fecl3+3h2o

  學生:(另一組學生發言)老師在做實驗的同時我們也做了幾個實驗,把銹鐵釘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應,這些實驗也反證化學方法除銹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學生:(第三組學生發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車輛翻新廠。師傅說有些金屬儀器拋光前、電焊前都要用酸除銹。我認為金屬氧化物都能和酸反應。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做一次實驗。

  學生:(學生分組實驗,由于沒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現了多種實驗現象。開始時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當鐵銹消失以后,鐵釘表面會冒出氣泡,溶液顏色變淡,最后由黃色變成淺綠色。學生之間發言出現多種內容,一種與老師實驗現象相同,另一種是如實描述實驗現象)

  教師:(強調應當實事求是地匯報實驗現象,即使實驗失敗,也可以從失敗的實驗中得到教訓)

  學生:(學生通過爭論一致贊同第二種意見)

  教師:原因是什么?

  學生:取用的稀鹽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實驗現象不一樣。我們認為:當酸不足或適量時,鐵銹與酸反應;當酸過量時,與鐵銹反應剩余的酸就會繼續與鐵反應。

  教師:同學們從自己實驗、觀察、匯報及大家的討論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1:酸也能和鐵發生反應,所以清除鐵銹時不能把鐵制品長時間浸在酸中。

  學生2:反應產物氯化鐵與氯化亞鐵顏色不同。

  學生3: 做實驗一定要有科學的態度,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教師:為了進一步證明酸是“除銹專家”,請你們利用桌上的儀器和藥品,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

  學生:(學生自主實驗中出現了多種實驗方案,其中一些組的學生展示了造“銅銹”和除“銅銹”的實驗)學生代表上臺演示:將粗銅絲的一端纏繞在試管夾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燈上灼燒,形成約3 cm長的黑色氧化銅薄層,趁熱插入裝有稀硫酸的試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漂亮的淡藍色,反應原理:cuo+h2so4=cuso4+h2o。

  點評:教師做完一個“較理想”的演示實驗后,在小結基礎知識后,讓學生自己來重復剛才的實驗,但未給學生點明“酸的用量”的要求,這樣就挑起學生的一個新的“思維矛盾”。在這個矛盾中學生通過爭論、再探究等主動活動,理解了新知識,明確了實驗一定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價值觀。最后又拓展學生思維,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了酸是“除銹專家”的內涵。

  環節四:盤點收獲

  教師: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明確了哪些道理?

  學生:知識類:酸的三條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是由它的h+體現出來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②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

  ③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方法類:類比遷移方法──鹽酸、硫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硝酸、醋酸、蘋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酸能除鐵銹,也能除掉銅表面的氧化銅等。

  歸納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則可歸納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與酸反應生成h2o、co2與另一種化合物。

  實驗對比鑒定方法──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類:在學習中只有科學的態度,才能保證形成科學的方法,有了科學的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大腦真正聰明起來。

  點評:新課標下的化學課堂如何擺脫舊模式,使學生樂學,授予學生“漁”而非“魚”,怎樣通達“三維目標”?只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支撐科學的教學方法,只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促進我們的課堂形成先進的課堂文化,這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4

  教學目標

  ①認識氫氧化鈉的吸水性和腐蝕性,了解其用途。

  ②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歸納堿相似化學性質及其原因。

  重點和難點

  重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難點:堿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藥品:naoh固體、20%naoh溶液、cao固體、澄清的石灰水、鹽酸、硫酸、蒸餾水、乙醇、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洗凈的雞爪、去殼的熟雞蛋。

  器材:導線、燈泡、燒杯、試管、軟塑料瓶、表面皿、滴管、點滴板。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點評

  引入新課

  演示:

  1.實驗(如圖)觀察甲、乙中發生的現象。

  2.清水變“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問題:大家想一想,這些神奇的現象存在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學世界!

  學生疑問:

  1.熟雞蛋為什么會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嗎?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過神奇的化學實驗把學生輕松地引入化學課堂。

  實驗引導naoh的性質及用途

  取固體naoh觀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試管中溶解固體naoh并感知其溫度變化。

  問題:1.naoh固體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樣保存naoh固體?

  3.它能做干燥劑嗎?

  演示實驗10-8:觀察用20%naoh溶液浸泡過的雞爪。

  問題:1.雞爪前后的變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時應注意什么?

  3.naoh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體。

  2.表面吸水、溶解。

  3.試管外壁發熱。

  我從書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厲害!

  看看書本上怎么說……

  2.使用它應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潔劑……

  設計的問題緊緊圍繞實驗,簡明扼要,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思維的興趣,巧妙點撥,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進行了安全教育。

  實驗引導ca(oh)2的性質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園林工人用石灰漿將樹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漿砌磚抹墻很牢固。

  3.裝石灰水的試劑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層白色的膜。問題: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質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109:取生石灰加水觀察現象。

  問題:1.實驗現象及反應。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項?

  粉刷久后為什么會變白變硬呢?

  涉及ca(oh)2與co2發生了反應,生成了堅硬的caco3 。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與此相關呢?

  我想知道!

  1放熱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蝕性,注意安全

  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所講化學物質,又從實驗的角度感知若干關于氫氧化鈣的知識。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的同時,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并學以致用。

  分組實驗活動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分組實驗: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別滴加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

  2.充滿co2的軟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觀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

  問題:1.上述三個實驗的現象是什么?

  2.熟雞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變牛奶”的原因。

  4.堿有哪些類似的化學性質?

  活動:競賽書寫相關的反應原理。

  1.遇石蕊都變藍色!

  遇酚酞都變紅色!

  2.軟瓶變癟!co2與naoh反應后壓強減小。

  哦,蛋是這樣掉下去的!

  3.石灰水變渾濁

  哦,“清水變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歸納堿的化學性質。

  競賽:我要奪第一!我最怕書寫化學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規律就很簡單了。

  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在實驗中加以歸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更加深刻。教師的問題回應了最開始的實驗,學生理解更透徹。競賽活動的開展,強化了化學用語的學習。

  實驗引導酸、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演示實驗1010:分別試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蒸餾水、乙醇的導電性。

  問題:1.上述哪些物質能導電?

  2.導電的原因是什么?

  3.酸、堿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反思小結:通過本次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①學習掌握了哪些知識?②學會運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燈泡發光了!

  1.能導電的有硫酸、鹽酸、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2.導電是因為發生電離,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3.酸會離解出h+;堿會離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進步!(從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小結)

  這些短小的問題點到了學生的許多弱點,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反思、整理、歸納、小結和交流,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方法都不斷提高。

  點評:高品位的教學對教師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深奧的知識淺顯化;把復雜的知識條理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把單一的知識網絡化”。在本案例中,教師一開始就用一項趣味實驗將問題印入學生的大腦,然后通過生活中的多種材料將化學知識層層深入,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識與技能,感悟學習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師的板書設計也形成特色,從橫向分析知識推進與方法形成融為一體,從縱向分析是知識與方法的深化,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幫助者。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5

  教學目標

  ①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②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③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和難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準備

  教師:白醋、稀鹽酸、稀硝酸、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點滴板、滴管、羽衣甘藍。

  學生:每小組自制2~3種指示劑。

  --

  回憶與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那么,我們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證明這些物質是酸還是堿呢?

  活動與探究: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向另一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白醋

  石灰水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與交流: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活動與探究:根據你的假設,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

  觀察與思考:取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羽衣甘藍變紅)。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

  活動與探究:根據你的假設,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

  你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

  現象的各種假設

  你驗證假設的

  實驗方案

  實驗

  現象

  你的

  結論

  

  活動與探究:用自制指示劑試驗在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等五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指示劑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

  稀鹽酸

  食鹽水

  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與交流:比較實驗結果,哪些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變色效果較好?你認為這些指示劑有什么用途?

  聯想與應用: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請你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反思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體會或想法?

  回憶與引入: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2.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蔗糖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探究單

  回憶與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

  問題與討論

  我們怎樣確定上述物質是酸還是堿?

  活動與探究

  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向另一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白醋    石灰水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觀察與思考

  取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羽衣甘藍變紅)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根據你的假設,請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該實驗。

  活動與探究

  你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現象的各種假設

  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你的結論

  活動與探究

  用自制指示劑試驗在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指示劑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

  稀鹽酸

  食鹽水

  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比較實驗結果,哪些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變色效果較好?你認為這些指示劑有什么用途?

  聯想與應用

  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請你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練習與實踐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鹽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背景資料

  一、自制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

  實驗用品

  玻璃杯、研缽(或榨汁機)、紗布。

  花瓣(如牽牛花)、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里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

  實驗步驟

  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后,各加入適量酒精溶液,攪拌浸泡。半小時后,再分別用四層紗布將浸泡出的汁過濾或擠出,就得到指示劑。將自制的指示劑分別裝入小瓶中,并貼上標簽備用。

  二、酸堿指示劑的發現

  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紅色。 他請助手把紫羅蘭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結果花瓣都變成了紅色。波義耳敏銳地覺察到,把紫羅蘭花瓣投進一種溶液中,就能確定這種溶液是否顯酸性。波義耳從各種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試紙。波義耳用試紙對酸性溶液和堿性溶液進行多次試驗,終于發現了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酸堿指示劑。

  點評  本節課抓住了科學探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精心設計和選材,從身邊的物質和已學過的知識引入課題,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為后面的系列探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的“探究單”和背景資料,為學生的探究過程起了較好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在輕松、有趣的探究學習氣氛中研究有關酸堿的化學知識,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獲取信息、交流表達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師較好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巧妙處理“有用”與“有趣”的關系。

  點評: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劉永舜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6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堿物質的分類:

  純凈物

  單質

  金屬: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非金屬:c s p si h2 o2 n2 cl2        he ne ar

  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co2 so2 so3

  堿性氧化物: na2o  k2o  cao  bao

  mgo  cuo  fe2o3

  酸

  含氧酸:hno3  h2so4  h3po4

  無氧酸:hcl  h2s

  堿

  可溶性堿:naoh  koh  ca(oh)2  ba(oh)2   nh3.h2o

  不溶性堿:cu(oh)2 fe(oh)3  mg(oh)2  al(oh)3

  鹽

  硝酸鹽:kno3  nano3  ag no3  ba(no3)2

  鹽酸鹽:不溶agcl,可溶nacl  kcl  mgcl2  cacl2  bacl2  fecl2  fecl3

  硫酸鹽:不溶baso4,可溶na2so4 k2so4 mgso4 znso4 (nh4)2so4

  碳酸鹽:可溶na2co3、k2co3、(nh4)2co3,

  不溶caco3  baco3  ag2co3  mgco3

  銨鹽:nh4cl  nh4no3  (nh4)2so4

  電離方程式:

  1、溶液能導電的原因: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2、電離:物質溶于水,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3、在溶液中所有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相等。

  如溶液中含afe2+、bfe3+、cso42— ,則2a + 3b = 2c

  酸、堿、鹽的概念及酸堿鹽的溶解性

  1、在酸、堿、鹽溶液中,由于電離,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3po4

  由h+與酸根離子組成: hnr = nh+ + rn-

  堿: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koh、ba(oh)2、ca(oh)2

  由金屬離子與oh—組成: r(oh)n = rn+ + noh—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與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如nacl、na2co3、agno3、cuso4

  2、酸堿鹽的溶解性:

  可溶性堿: koh  naoh ca(oh)2 ba(oh)2 nh3.h2o

  可溶性鹽:所有的硝酸鹽、鉀鹽、鈉鹽、銨鹽都易溶,鹽酸鹽(除agcl外)硫酸鹽(除baso4外)也可溶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沉淀:不溶性堿cu(oh)2,fe(oh)3,mg(oh)2,al(oh)3

  不溶性碳酸鹽caco3,baco3,mgco3,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baso4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小結:    nacl固體(不導電)      nacl溶液(導電)          kno3固體(不導電)       kno3溶液(導電)          naoh固體(不導電)      naoh溶液(導電)          蔗糖固體(不導電)      蔗糖溶液(不導電)          酒精(不導電)          酒精溶液(不導電)          蒸餾水(不導電)設問:為什么有的物質(如nacl固體)本身不導電,而它的水溶液能導電呢?而有的物質(如蔗糖固體)本身不導電,把它配成水溶液還是不導電?                                       在水分子作用下    分析:  nacl  固體                     na++cl-          (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離子能自由移動)              不導電                        導電    小結:要點:          有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導電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支的離子存在。    講解:物質溶于水時,離解成自由移動離了的過程叫電離。          (引出電離的概念)    分析:電離是在溶于水的條件下發生的,與通電與否無關,電離可用電離方程式表示。          書寫方法如下:          (1)正確寫出該物質的化學式          (2)離解通常發生在正價元素(或原子團)和負價元素(或原子團) 之間的聯接處。          (3)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與該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相同, 但寫法不同。          例:nacl=na++cl-              kno3=k++no3-              naoh=na++oh-              (nh4)2so4=2nh4++so42-       (4) 根據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電荷總數一定相等來檢查電離方程式正誤。1.酸    小結:鹽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導電,依照它們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提問:這三種物質的電離產物有何共同特點?    分析:從而得出酸的定義。強調“全部是h+”介紹酸根的概念和酸的電離通式:          hnr=nh++rn-    小結:酸根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等于酸分子電離子時生成的氫離子總數2.堿 小結: koh、ba(oh)2的溶液能導電,依照它們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提問:這幾種物質的電離產物有何共同特點?   分析:從而得出堿的定義,強調“全部是oh-”         介紹堿的電離通式:m(oh)m=mm++moh-   小結:在堿里,跟一個金屬離子結合的氫氧根離子數目,等于這種金屬所帶的正電荷數目。3.鹽   小結: na2co3、mgso4、bacl2等物質的水溶液都能導電,說明它們的水溶液中存在著自由移動的離子。           分析:電離產物的特點,得出鹽的定義   小結:(1)酸、堿、鹽的定義及組成特點         (2)物質的分類一、常見的酸(一)常見的酸——鹽酸知識目標:1.掌握鹽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了解它的用途。2.了解石蕊,酚酞兩種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的顏色。3.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教學重點:1.鹽酸的化學性質2.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的顏色變化3.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教學難點:有關鹽酸化學性質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學過程:鹽酸、硫酸和硝酸是三種常見的生要的酸,在工業生產和科研中有重要用途,本節課來學習鹽酸的性質和用途。[講授新課]鹽酸───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1.物理性質(1)總結鹽酸的物理性質,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白霧。(2)小結:濃鹽酸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和酸味的液體,具有揮發性和腐蝕性。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白霧(鹽酸小液滴) 。2.化學性質(1)鹽酸跟指示劑的作用(2)鹽酸跟某些金屬的反應①引導學生回憶實驗室制氫氣的反應②小結:鹽酸+金屬────→鹽+水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3)鹽酸跟金屬氧化物反應(增加cuo+hcl的實驗)①演示[實驗p187],現象: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②小結:鹽酸+金屬氧化物────→鹽+水6hcl+fe2o3=2fecl3+3h2o2hcl+cuo=cucl2+h2o(4)鹽酸跟堿的反應(增:naoh+酚酞+hcl的實驗)小結:鹽酸+堿───→鹽+水2hcl+cu2(oh)2=cucl2+2h2o,hcl+naoh=nacl+h2o(5)鹽酸跟某些堿反應(增:nacl+agno3的實驗)小結:鹽酸+某些鹽───→新酸+新鹽hcl+agno3=hno3+agcl↓       nacl+agno3=nano3+agcl↓③討論:hcl和nacl的水溶液中有無相同的離子?④小結:cl-的檢驗方法:取示知溶液,滴加agno3和稀hno3, 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cl-(1)跟指示劑作用:酸性      中性      堿性石蕊    紅色      紫色      藍色酚酞     無        無       紅色(2)鹽酸+金屬───→鹽+h2:2hcl+zn+zncl2+h2↑;          2hcl+fe=fecl2+h2↑(3)鹽酸+金屬氧化物──→鹽+h2o6hcl+fe2o3=2fecl3+3h2o;       2hcl+cuo=cucl2+h2o(4)鹽酸+堿───→鹽+h22hcl+cu(oh)2=cucl2+2h2o;      hcl+naoh=nacl+h2o(5)鹽酸+某些鹽──→新酸+新鹽hcl+agno3=hno3+agcl↓;       nacl+agno3=nano3+agcl↓此反應可用于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l-3.復分解反應①復習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和表達方法②比較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不同之處4.鹽酸的用途[總結]①鹽酸的物理性質  ②指示劑及其遇酸堿的變色情況③鹽酸的化學性質  ④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二)常見的酸——硫酸知識目標:1.掌握稀h2so4的物理性質, 了解濃h2so4和hno3的性質及濃h2so4的稀釋方法。2.掌握稀h2so4的化學性質, 能準確描述典型反應的實驗現象和準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了解h2so4的用途。3.了解so42-的檢驗方法。教學重點:硫酸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1、有關硫酸化學性質方程式的書寫2、so42-的檢驗教學過程:[復習提問]1.濃hcl的物理性質,稀hcl的化學性質。2.酸堿指示劑及其在酸堿溶液中的顏色。3.cl-的檢驗方法。 [講授新課]硫酸1.物理性質純凈的濃硫酸是無色、粘綢油狀液體,不易揮發,有吸水性和脫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強調稀釋方法)2.化學性質①演示:稀h2so4與石蕊與酚酞的作用,得出:稀h2so4能使紫色石蕊淺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變色。②演示實驗得出:硫酸+金屬──→鹽+h2↑; h2so4+zn=znso4+h2↑③演示及稀h2so4+cuo,得出:硫酸+金屬氧化物────→鹽+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cuo=cuso4+h2o④演示及:naoh+酚酞+h2so4,得出:硫酸+堿───→鹽+h2oh2so4+cu(oh)2=cuso4+2h2oh2so4+2naoh=(na)2so4+2h2o⑤演示及na2so4+bacl2+稀hno3,得出:a.硫酸+鹽───→新酸+新鹽    h2so4+bacl2=2hcl+baso4↑討論:h2so4及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離子?得出so42- 的檢驗方法b.小結3.用途:閱讀濃硫酸的特性,p188拓展視野。4.硝酸和磷酸:硝酸的物理性質及氧化性。[總結]⑴濃h2so4的物理性質⑵稀h2so4的化學性質⑶so42-的檢驗方法(三)酸的通性知識目標:1.了解酸的分類方法和命名。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練書寫一些典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了解并記住金屬活動順序表,并能用它來判斷金屬能否與酸發生置換反應。教學重點: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書寫。教學難點:金屬活動順序表的應用。教學過程:[復習提問]什么叫酸,寫出已學過的酸的化學式。酸的分類和命名:引學生閱讀課文,相應內容,討論下列問題:1.酸有幾種分類方法?根據是什么?2.酸是如何命名的?3.硫酸和氫硫酸是不是同一種酸?為什么?練習:說出下列各種酸所屬類別和名稱:hf、hbr、hcl、hclo3、h3bo3酸的通性:石蕊:變紅提問:酸為什么會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呢?請寫出hcl、h2so4、 hno3的電離方程式,并找出它們電離產物的共同點。小結: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陽離子──h+,故它們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我們稱之為酸的通性。總結出酸的通性:酸的通性(1)石蕊───→:紫──→紅+指示劑酞酚───→:無現象+活潑金屬────→鹽+h2酸    +堿性氧化物+鹽+h2o+堿───→鹽─→h2(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某些鹽─→新酸+新鹽1.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酞遇酸不變色2.活潑金屬+酸→鹽+h2提問:為何要強調“活潑”二字?  是否有些金屬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結論:銅及銀跟酸不反應。小結:并非所有的金屬都能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金屬能否與酸反應與金屬本身的活動性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失電子能力    強─────→弱活動性        強─────→弱講解:①金屬跟酸反應的條件: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②硝酸及濃硫酸跟金屬反應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們有很強的氧化性)3.金屬氧化物+酸──→鹽+h2o講解:①堿性氧化物的定義  ②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常見的如fe2o3    cuo  cao    k2o   na2o等4.堿+酸──→鹽+h2o 提問:(1)中和反應的定義(2)中和反應在工農業生產上的應用討論:中和反應屬何種基本反應類型?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舉例說明。5.鹽+酸──→新鹽+新酸(1)寫出①caco3+hcl      ②agno3+hcl     ③bacl2+h2so4的反應方程式(2)講解:方程式①可用于檢驗co32-    ②可用于檢驗cl-      ③可用于檢驗so42-酸的通性(2)知識目標:了解ph是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會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了解ph對生產的意義。復習提問:1、如何測定溶液的酸堿性?2、酸有哪些通性?分別以hcl、h2so4為例說明3、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及簡單應用[導入新課]:利用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只能確認溶液到底是酸性、堿性,還是中性,但是如果兩種溶液都是酸溶液或堿溶液,指示劑就不能告訴我們兩種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了。為此,我們今天學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講授新課]:ph-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1.ph的范圍:0-142.ph與酸堿性的關系:0──────7─────14←─────中性──────→酸性增強          堿性增強即ph=7時,溶液呈中性,ph < 7時,溶液呈酸性,ph > 7時, 溶液呈堿性。3.ph的測定總結出測定ph的方法(將待測試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知溶液的ph)①現象:在不同酸堿度的溶液中,ph試紙會顯示不同的顏色。②結論:由ph試紙的顏色變化結果,可知溶液的酸堿度-ph討論題:(1)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分別如何測定?能否用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度?能否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2)能否將試紙先用蒸餾水濕潤,然后再測試?(3)能否將ph試紙浸入溶液中測定?為什么?4、了解溶液酸堿度的實際意義:①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酸堿度的溶液中進行。②農業生產中:作物的生長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ph大于8或小于4.5時,一般作物將難以生長。③測定空氣的污染情況④了解人體的健康情況1.     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二、常見的堿常見的堿、堿的通性(1)知識目標:1.了解naoh的物理性質,俗稱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項。2.掌握naoh的化學性質,能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教學重點、難點:naoh的化學性質及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補充:naoh與co2的反應教學過程:[復習提問]1.什么叫堿?2.在我們接觸過的物質中,有一種物質叫氫氧化鈉,它能跟什么物質起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學習新課]: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堿。氫氧化鈉就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堿。氫氧化鈉1.物理性質(1)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naoh的物理性質及俗稱。2.化學性質(1)通過復習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及閱讀naoh 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得出 naoh能使指示劑變色的結論。(2)naoh與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3) naoh+酚酞+h2so4(hcl),得出naoh與酸反應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cl=nacl+h2o(4) naoh與鹽的反應:cuso4+2naoh=cu(oh)2↓+na2so4;(藍色)3naoh+fecl3=fe(oh)3↓+3nacl(紅褐色)小結:氫氧化鈉跟鹽類(含鈉、鉀或銨的鹽除外)起反應,一般生成不溶于水的堿。3.酸性氧化物的概念:(1)凡是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o3等。(2)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如:h2o+co2=h2co3    h2o+so2=h2so3  h2o+so3=h2so44.naoh的用途總結:①naoh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②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技巧③naoh的用途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特點常見的堿、堿的通性(2)1.了解ca(oh)2、naoh的制法,物理性質及主要用途。2.掌握ca(oh)2的化學性質,掌握鑒別naoh和ca(oh)2的方法。3.了解堿的分類和命名及通性。教學重難點: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復習提問]1.naoh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分別寫出下列物質與naoh反應的方程式:co2、so2、so3、hcl、h2so4、cuso4、fecl3 [講授新課]氫氧化鈣1.制法:由學生說出實驗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cao+h2o=ca(oh)2(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2.物理性質氫氧化鈣是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它的不溶液俗稱石灰水,氫氧化鈣對皮膚、衣服等有腐蝕作用。3.化學性質(1)使指示劑變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2)跟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回憶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3)跟酸起中和反應ca(oh)2+na2co3=caco3↓+2naoh4.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造naoh,漂白粉              (3)改良酸性土壤(4)配制農藥波爾多液[cuso4+ca(oh)2]石硫合劑[ca(oh)2+s]三、堿的命名:由學生總結出堿的命名的一般方法。四、堿的通性指導學生復習堿的概念及naoh、ca(oh)2相似的化學性質,總結得出堿的通性。總結:1.ca(oh)2的制法、性質和用途。2.堿的命名         3.堿的通性閱讀:p190 燒堿與蛋白質、油脂的作用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這類反應稱為復分解反應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②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③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和難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準備

  教師:白醋、稀鹽酸、稀硝酸、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點滴板、滴管、羽衣甘藍。

  學生:每小組自制2~3種指示劑。

  教學設計

  回憶與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那么,我們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證明這些物質是酸還是堿呢?

  活動與探究: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向另一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白醋

  石灰水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與交流: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活動與探究:根據你的假設,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

  觀察與思考:取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羽衣甘藍變紅)。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

  活動與探究:根據你的假設,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

  你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

  現象的各種假設

  你驗證假設的

  實驗方案

  實驗

  現象

  你的

  結論

  

  活動與探究:用自制指示劑試驗在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等五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指示劑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

  稀鹽酸

  食鹽水

  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與交流:比較實驗結果,哪些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變色效果較好?你認為這些指示劑有什么用途?

  聯想與應用: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請你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反思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體會或想法?

  回憶與引入: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2.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蔗糖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探究單

  回憶與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

  問題與討論

  我們怎樣確定上述物質是酸還是堿?

  活動與探究

  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向另一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白醋    石灰水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觀察與思考

  取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羽衣甘藍變紅)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根據你的假設,請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該實驗。

  活動與探究

  你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現象的各種假設

  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你的結論

  活動與探究

  用自制指示劑試驗在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指示劑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

  稀鹽酸

  食鹽水

  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比較實

  驗結果,哪些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變色效果較好?你認為這些指示劑有什么用途?

  聯想與應用

  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請你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練習與實踐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鹽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背景資料

  一、自制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

  實驗用品

  玻璃杯、研缽(或榨汁機)、紗布。

  花瓣(如牽牛花)、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里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

  實驗步驟

  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后,各加入適量酒精溶液,攪拌浸泡。半小時后,再分別用四層紗布將浸泡出的汁過濾或擠出,就得到指示劑。將自制的指示劑分別裝入小瓶中,并貼上標簽備用。

  二、酸堿指示劑的發現

  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紅色。 他請助手把紫羅蘭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結果花瓣都變成了紅色。波義耳敏銳地覺察到,把紫羅蘭花瓣投進一種溶液中,就能確定這種溶液是否顯酸性。波義耳從各種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試紙。波義耳用試紙對酸性溶液和堿性溶液進行多次試驗,終于發現了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酸堿指示劑。

  點評  本節課抓住了科學探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精心設計和選材,從身邊的物質和已學過的知識引入課題,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為后面的系列探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的“探究單”和背景資料,為學生的探究過程起了較好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在輕松、有趣的探究學習氣氛中研究有關酸堿的化學知識,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獲取信息、交流表達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師較好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巧妙處理“有用”與“有趣”的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堿、鹽;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②學習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③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學會用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認識什么是酸、堿、鹽。

  實驗準備

  溶液導電性實驗儀器、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

  教學設計

  教學

  過程

  點評

  提問: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追問:為什么會變色?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嗎?

  探究活動一:分別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象交流:與碳酸的現象相似,試液變紅。

  小結:碳酸、稀鹽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它們還有其他的共性嗎?

  探究活動一: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實驗現象交流:鋅粒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都能產生氣體;氧化銅粉末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顏色都發生變化。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一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活動二: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演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活動三: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

  實驗現象交流:燈泡亮了。

  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為什么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學生討論交流:參照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推測出稀鹽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著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惟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物質──酸。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現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現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認識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堿?

  按學案步驟完成探究過程。

  評價與小結:根據學生完成探究的實際情況,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于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么是鹽?

  這種有挑戰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這種緊逼式的提問,能使學生的思維按照知識的軌跡活動,且具有啟發性。

  讓學生親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學性質,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導電性對學生是一個抽象的認知,選擇學生已經認識的離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學生接受且易過渡到酸的導電性。

  以上的教學過程呈現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驟,學生學到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按照剛學到的探究過程來探究什么是堿,不管學生得出的結論如何,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對認知過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過課內學習,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繼續探究的興趣,因此,布置這種課外學習內容正是學生的需要。

  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按照《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科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知識整和;二是設計了一條清晰的探究思路,學生學到了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具體體現是:打破了教科書的編排體系,把“什么是酸、堿、鹽”提煉出來,讓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酸、堿、鹽”。老師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總結了探究的思路,讓學生有所感悟后,再讓學生按照“學案”的提示自主探究。這是一個半開放的過程,老師指路,學生順著老師的指引去探尋新的知識,而課外的鹽的探究是一個全開放的學習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學案

  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示范探究

  探究活動一:

  稀鹽酸

  稀硫酸

  紫色石蕊試液    鋅粒    氧化銅粉末   

  結論:                                                 

  探究活動二

  導電性實驗發現:稀鹽酸       (能、不能)導電;稀硫酸       (能、不能)導電。

  原因:                                                                     。

  什么是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酸(acid)。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

  氫氧化鈉溶液

  氫氧化鉀溶液

  無色酚酞試液

  硫酸銅溶液

  氯化鐵溶液

  結論:                                                        。

  探究活動二:

  導電性實驗發現:氫氧化鈉溶液       (能、不能)導電;氫氧化鉀溶液       (能、不能)導電。

  原因:                                                 。

  (提示: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著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試寫出它們的電離方程式                                  

  什么是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       的化

  合物叫做堿(alkali)。

  課外學習:nacl[鹽(salt)]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8

  酸和堿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第1課時 酸堿指示劑的探究

  一、教學設計思路:

  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本課將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是酸性還是堿性?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認識酸堿指示劑,探討在生活中檢驗酸堿的方法,學習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其檢驗生活中物質的酸堿性。從而使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二、教案

  課題

  酸堿指示劑的探究

  授課人

  羅紅

  學校

  宜春一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

  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所學知識來主動探究未知,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

  認識酸堿指示劑能使酸堿溶液反應,可用于檢驗酸或堿的溶液

  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儀器、藥品

  1、 師準備:食醋、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酚酞溶液; 滴管、試管、試管架、研缽、紗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學生準備:2-3種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很多同學都曾吃過桔子和皮蛋,有誰知道:為什么桔子、檸檬等水果吃起來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來時卻有一股澀味?

  聆聽后回答:因為水果中有各種果酸;皮蛋中含有堿。

  從生活中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引入新課

  〔過渡〕酸和堿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其實酸和堿不僅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也是化學中常見的兩類重要物質。在生活中可以通過品嘗辯別一些物質,而化學試劑是不允許品嘗的。我們怎么確定物質是酸還是堿?

  〔提出問題〕試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實驗室中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創設情境,回顧已學的知識,引入課題

  〔問題研究〕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試液變紅?

  〔設問〕除了碳酸,我們熟悉的食醋、鹽酸、石灰水等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演示實驗〕在試管內分別滴入食醋、鹽酸、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顏色的變化。

  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資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變成紅色,遇堿溶液變成藍色

  〔討論〕1.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和信息,試分析這4種物質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2.你認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后回答:

  1、  醋和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堿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檢驗酸或堿的溶液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講述〕像石蕊溶液這樣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試劑,稱做酸堿指示劑。實驗室常用的酸堿指示劑除了石蕊溶液外還有酚酞。

  〔演示實驗〕在試管內分別加入食醋、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試液,觀察顏色的變化。

  〔小結〕無色酚酞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使學生認識酸堿指示劑,知道其用途

  〔過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試劑,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檢驗酸或堿的物質呢?我們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來檢驗酸或堿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來檢驗酸或堿的溶液呢?

  〔觀察與思考〕將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紫色康乃馨變黃)對紫色康乃馨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變黃的現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進行探究?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同學討論,相互補充,完善方案,進行實驗。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中選擇“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檢驗酸或堿的溶液?”這個代表性問題進行探究。

  你的猜想

  你驗證猜想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你的結論

  〔活動與探究〕學生先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各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小組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紫色康乃馨泡在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

  方案二、將紫色康乃馨泡在鹽酸中,觀察顏色的變化。

  方案三、1.將紫色康乃馨泡在鹽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將紫色康乃馨泡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堿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

  〔交流與討論〕上述方案中,哪種方案較科學?請大家利用桌上的實驗藥品進行實驗探討。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同學討論,相互補充,完善方案,進行實驗。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講述〕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堿的溶液中會呈現不同的顏色變化呢?花瓣內含有一些植物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呈現不同的顏色。用花瓣來檢驗物質,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們能想出簡便的方法嗎?

  〔實驗演示〕將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鹽酸溶液中。

  我們可以提取花瓣的汁液,制成酸堿指示劑。(色素易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提取液)這樣在使用和保存時都很方便。

  學生思考后提出 各種方法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與探究〕自制酸堿指示劑

  1.       將帶來的幾種植物的花瓣或果實,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體積比為1:1)浸泡

  2.       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酸堿指示劑。

  3.       試驗指示劑在食醋、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學生用帶來的各種花瓣或果實,提取汁液,制取酸堿指示劑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交流與討論〕交流實驗結果,比較所制得的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中顏色變化效果是否較好?你認為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講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化學。

  學生思考后回答

  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知識

  〔聯想與應用〕色彩絢麗的花朵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萬紫千紅的花”?

  〔閱讀資料〕萬紫千紅的花

  學生討論,閱讀資料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之中處處有化學”。

  〔反思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體會或想法?

  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后回答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結〕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了酸堿指示劑,知道如何確定物質是酸性還是堿性,并學會了在生活如何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還要不斷地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

  學生聆聽

  激發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課外探究〕課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提取其汁液,作為酸堿指示劑,用其檢驗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的酸堿性。

  學生課后完成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板書設計〕     第十單元 酸和堿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酸堿指示劑的探究

  1、  堿指示劑跟酸或堿的溶液作用顯示不同的顏色。

  2、  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堿指示劑。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變成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

  無色酚酞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3、  酸堿指示劑能用來檢驗酸或堿的溶液。

  4、  從植物的花瓣或果實中可制得酸堿指示劑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9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題第一課時是指示劑的教學,首先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色的知識點為起點,導引出指示劑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劑的實驗,并利用學生對化學指示劑變色的神秘感,激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體驗探究化學現象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根據本課時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

  二、教案

  課 題 第十單元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一課時)

  授課人  李仁桂

  學  校  湖南省婁底市漣鋼中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石蕊、酚酞這兩種酸堿指示劑,并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制酸堿指示劑及用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的探究活動,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逐步樹立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從實踐上升到思維,從理論的高度來認識指示劑變色的原理。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

  儀器藥品

  老師準備: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醋酸、鹽酸、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試管、研缽、燒杯、沙布等。

  學生準備:牽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蘿卜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用故事誘導學生提出假設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失誤”,有的“失誤”會成為終生遺憾,但有人因“失誤”而發明了新的物質。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一次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了一會兒,紫色的花瓣上出現了紅點點。波義爾抓住這一意外的發現沒有放棄,作出了各種假設,經過多次試驗驗證,終于獲得了成功。那么,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

  學生傾聽、思考后舉手發言

  1.為什么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色?

  2.其它的物質能不能使花瓣變色?

  3.鹽酸能不能使其它種類的花瓣變色呢?

  用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從情感上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2.提問

  我們每個學生的實驗桌上都有一支裝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試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它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紛紛用玻璃管向試管中吹氣,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紅色。

  用趣味實驗設置問題。

  3.追問

  那么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改變了顏色?

  學生舉手發言: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作為起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4.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有哪些酸和堿?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學生思考、討論后舉手發言。有的說我們前面學習中用到過鹽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說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說水果中有酸;有的說石灰水是堿,洗滌劑中含有堿……通過身邊的化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實用的、有趣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提出問題

  那么,我們怎么確定某種物質是酸還是堿呢?

  學生閱讀課本[實驗10-1],明白實驗內容。體驗得到新知識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培養了實驗能力和學會了用實驗的方法獲得新知識的方法。6.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10-1]

  巡視、糾正學生操作上的不規范性。

  學生完成探究[實驗10-1],記錄實驗現象,填寫p49頁表格。    7.分析歸納

  同學們,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把學生討論交流后的結論板書到黑板上,強調“遇”和“使”的用法。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結論:酚酞和石蕊能指示溶液的酸堿性叫做指示劑;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食醋、稀鹽酸是酸溶液,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則屬于堿溶液。幫助學生從生動的實踐上升到抽象的思維,從理論的高度來認識酸堿指示劑。    8.動畫放映用普通花草制作指示劑,并用自制指示劑確定酸堿的實驗過程。學生觀察、思考。指導探究,減少學生探究實驗中的困難,增強學生的自信。9.活動與探究

  巡視、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表揚和鼓勵學生,和差生一起做,做學生的合作伙伴。

  學生完成探究實驗習題:用自帶的花草制作指示劑,來確定桌上的兩瓶無色溶液(一瓶為稀鹽酸、一瓶為石灰水)并貼上標簽。互相討論比較看哪個同學的指示劑指示效果最好。通過體驗探究實驗過程,發現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用討論和爭辯的方法把學生的自主探究引向目標,引向深入。10.遷移訓練

  請你根據你的認識談一談,為什么大千世界會有萬紫千紅的花兒?

  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有的同學從酸堿指示劑的角度談;有的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談;還有的從物理學科的方面來談。此討論題的設置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出現了民主、活躍的討論氣氛。11.課時小結

  將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相結合,分析實驗現象及原因,把個人的發現和認識系統化,概括成精練的結論。

  學生傾聽、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12.鞏固拓展

  課后練習:(1)現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2)在家里收集白醋、蘋果汁、肥皂水、清潔劑液、自來水、洗發水,用自制的指示劑確定哪些是酸性溶液?哪些是堿性溶液?

  學生課后完成練習。使學生學會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開拓創新、全面提高的目的。

  [板書設計]

  第十單元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1)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如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

  2.石蕊試液遇到酸變紅色,遇到堿變藍;酚酞遇堿變紅色,遇酸不變色。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10

  教學目標

  1.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50-5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3.用指示劑驗證NaCl、Na2CO3、NH4Cl這三種鹽的酸堿性,通過這幾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點撥】

  1.酸溶液的溶質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1)取幾種同學們準備的植物花瓣或果實(如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浸泡;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11

  回憶與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

  問題與討論

  我們怎樣確定上述物質是酸還是堿?

  活動與探究

  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向另一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的顏色變化

  白醋    石灰水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觀察與思考

  取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羽衣甘藍變紅)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根據你的假設,請設計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完成該實驗。

  活動與探究

  你對羽衣甘藍遇鹽酸變紅現象的各種假設

  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你的結論

  活動與探究

  用自制指示劑試驗在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指示劑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

  稀鹽酸

  食鹽水

  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討論:比較實驗結果,哪些指示劑在酸或堿溶液變色效果較好?你認為這些指示劑有什么用途?

  聯想與應用

  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請你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練習與實踐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種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鹽水、清潔劑液、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背景資料

  一、自制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

  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

  實驗用品

  玻璃杯、研缽(或榨汁機)、紗布。

  花瓣(如牽牛花)、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里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

  實驗步驟

  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后,各加入適量酒精溶液,攪拌浸泡。半小時后,再分別用四層紗布將浸泡出的汁過濾或擠出,就得到指示劑。將自制的指示劑分別裝入小瓶中,并貼上標簽備用。

  二、酸堿指示劑的發現

  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紅色。 他請助手把紫羅蘭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結果花瓣都變成了紅色。波義耳敏銳地覺察到,把紫羅蘭花瓣投進一種溶液中,就能確定這種溶液是否顯酸性。波義耳從各種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試紙。波義耳用試紙對酸性溶液和堿性溶液進行多次試驗,終于發現了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酸堿指示劑。

  點評  本節課抓住了科學探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精心設計和選材,從身邊的物質和已學過的知識引入課題,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為后面的系列探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的“探究單”和背景資料,為學生的探究過程起了較好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在輕松、有趣的探究學習氣氛中研究有關酸堿的化學知識,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獲取信息、交流表達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師較好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巧妙處理“有用”與“有趣”的關系。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白醋、稀鹽酸、食鹽水、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點滴板、滴管;盛開的盆花。

  2.學生準備

  從家中帶來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蘿卜皮、胡蘿卜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嗎?你是否還嘗過其他有點酸或很酸的食物?在這些食物中都包含著一種物質──酸。

  上次洗頭時,你用了什么洗發水?使用時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種物質──堿。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堿的物質,甚至連我們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酸和堿的化學反應。那么,酸和堿有哪些用處?它們能和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呢?在這一節,你將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討論、交流。

  有酸味的物質:蘋果、橘子……

  使用時會感覺到滑膩感。

  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老師的思路。

  由生活問題入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

  問題引導:

  展示:

  分別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思考:

  如何將這兩份液體區分開?

  觀察溶液的物理性質后思考并討論交流:

  1.用聞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則為食醋。

  2.分別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若溶液變渾濁則為澄清石灰水,反之則為食醋。

  3.……

  通過發散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

  展示:

  分別盛有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

  思考:

  那么,如果將食醋換成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呢?或者說,如何區別酸和堿呢?

  觀察溶液的物理性質,思考討論

  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內容。

  實驗探究:

  教師巡回指導,重視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規范化要求,保證實驗安全進行。

  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觀察實驗想象,與自己的猜想進行對照判斷。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得信息。

  思考:

  1.根據實驗現象,上述四種溶液可分為幾類?

  2.在上述實驗中,使用石蕊和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3.用什么方法識別酸或堿的溶液呢?

  4.你是怎樣知道食物中含有酸或堿?

  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根據三種顏色變化應分為三類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堿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拉識別酸溶液、堿溶液;并根據實驗現象,正確、真實地填寫實驗報告。 及時地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

  引入問題: 從教室里的盆花上摘下一朵牽牛花,指生到前臺來,在花的一側滴上鹽酸,在另一側滴上氫氧化鈉溶液。

  追問:由此現象,你想到了什么?

  投影:酒精萃取酚酞溶液的制作過程。

  觀察到牽牛花瓣兩側分別變成紅、藍兩色。

  它們遇酸能變色,也可以做酸堿指示劑。

  通過游戲設置問題情境。

  也可以是其他深色的花,但要求教師課前事先檢驗其變色情況。

  問題引導:

  你能嗎自己設計實驗親手制取酸堿指示劑?

  體會酒精萃取酚酞溶液的制作過程,自己設計實驗親手制取酸堿指示劑。

  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

  實驗探究: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請各小組派代表將本組所制得的酸堿指示劑分別滴入上述四種溶液中,比較哪些在酸或堿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效果較好。

  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

  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比較所制得的指示劑中,哪些在酸或堿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效果較好。

  使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酸堿指示劑

  在酸溶液中

  在堿溶液中

  在中性溶液中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1 常見的酸和堿 篇13

  第一課時

  指示劑及幾種常見的酸,濃硫酸的腐蝕性

  湖北省當陽市兩河中學 彭永進

  教學目標

  ①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了解幾種常見的酸;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②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和擬人化的活動展示,培養實驗技能、分析能力及與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物質的利弊,掌握其性質,合理地利用它們。

  重點和難點

  指示劑、濃硫酸的腐蝕性。

  實驗準備

  教師:錐形瓶、雙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導管、燒杯、玻璃棒

  學生:寫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石蕊”“酚酞”字樣的紙帽、試管、研缽、紗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塊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濃鹽酸、濃硫酸、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胡蘿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實驗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內容對學生初次接觸危險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鹽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邊還應加一個空表內容,讓學生填“我知道的用途”,這樣更利于學生將已經認識的科學知識與新知識有機結合。

  ③教材只講了指示劑遇酸、堿時的變色情況,應該補充遇到中性溶液時的情況。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板塊:指示劑

  引入、發現、提出問題

  情景問題引入:由問同學們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堿入手,切入酸和堿的知識。

  學生探究結果:食醋、大多數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沒熟透的水果(有澀味)如青柿子,還有皮蛋有澀味等。

  教師提出新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變紅?”“堿又使石蕊變成什么顏色?”

  實驗探究指示劑變色規律

  游戲:部分學生分別扮演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并分別戴上寫有相應名稱的帽子,手執一支試管。

  另一部分學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執相應滴瓶,并將藥品滴入前面四種物質扮演者手中試管,讓同學們觀看顏色的變化。

  分析討論:完成書本p49頁表格,探究出指示劑的變色規律;并討論出以上四種物質,哪種是酸,哪種是堿。

  知識突破,引入新問題:“這里有兩種其他液體,一種是自來水,一種是食鹽水溶液,請我們兩位指示劑朋友來鑒別一下,它們是酸還是堿?”接著由同學扮演物質,做實驗,觀察現象,問這兩種物質究竟是酸還是堿。

  學生探究結果:指示劑在這兩種液體中顏色沒有變化,說明它們既不是酸,也不是堿,而是一種中性的液體。

  課件演示指示劑變色規律:畫面是一只變色龍,身上寫著“石蕊”兩個字,跳動著分別走到寫有酸、堿、中性溶液的燒杯前,分別將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個燒杯中,伸入后相應部位夸張一點適當變大,并變各種顏色,且唱著歌:“我是一只變變變色龍,遇到酸我就變成那紅色,遇到堿我就變成了藍色,通常的中性環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龍王。”歌聲仿《我是一只小小鳥》,歡快、詼諧,男聲唱。

  :請同學們將酚酞遇酸、堿、中性液體的變色規律編成一些易記憶的韻語或創作成其他活潑的形式來幫助我們記憶,內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實用。

  :創作形式多種,并紛紛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種指指指示劑,我只在遇到堿時才變成紅色娘子軍。通常在中性環境下我是無色的,就連酸也奈何不了我,無法讓我變顏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鳥》歌詞)。”

  發現其他指示劑──酸堿使指示劑變色的應用

  學生分組制取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胡蘿卜(或其他物質)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別滴入前面四種溶液中,記錄實驗結果,由同學們討論交流,比較所制四種指示劑中,哪些變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塊:幾種常見的酸

  學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質

  第一組物質:鹽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但不能嘗。

  第二組物質:食醋、蘋果、檸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

  探究幾種常見的酸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自學p50頁內容,自我提問、自主探究,再匯報自己的理解和新發現。

  學生講述自學的教材內容,概括學習方法,補充新發現:

  學生表現出兩個亮點:

  (1)自我提問、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內容:

  自我提問

  的問題

  自主探

  究結論

  酸有什么共性?都有酸味、都有酸性在生活中發現有哪些含酸的物質?我們在前面講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蘋果、檸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時感到酸味。說明它們是含酸的物質。酸有什么作用?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化工原料,人類社會生活離不開酸。

  (2)概括學習方法和對教材的建設性意見:

  ①記憶酸的物理性質時可用概括性的字表達理解知識的步驟。如“色、態、味、沸、密等”;

  ②第一張表的下面要補“保存方法”這一內容,因為酸是危險品,是必須注意的內容;

  ③第二張表格右邊應加“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這樣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識和現在的新知識結合。

  第三板塊:濃硫酸的腐蝕性

  課件展示:酸在工農業生活中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再展示濃硫酸傷人后皮膚照片、清華大學某學生用濃硫酸到動物園驗證狗熊是“聰明”還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廠設備加快腐蝕等畫面。

  觀后教師評述: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做實驗時不掌握好濃硫酸的這一“個性”,很可能就被腐蝕皮膚、衣服等。

  教師做游戲實驗:用一支新毛筆蘸濃硫酸在宣紙上寫“濃硫酸的吸水性”。請同學們幫助講解這一游戲的原理。

  學生講解:多個學生爭先恐后上臺講解,突出強調了“原來濃硫酸的腐蝕的原因就是它的脫水性造成的”。

  教師擴展引導:其實,除了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蝕性,例如在有酸時,鐵銹蝕會快多了。所以我們要全面掌握它們的性質,合理地利用它們。怎樣稀釋濃硫酸?請學生再從兩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訴我們什么?其二:觀察下一段課件內容。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看書、課件展示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導致危害的畫面;規范操作稀釋濃硫酸的步驟畫面。

  師生互動實驗: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

  學生探究結果

  探究知識類別探究結果稀釋濃硫酸不正確操作的后果導致傷人或腐蝕物品。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對于皮膚還要盡快到醫院治療。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稀釋濃硫酸正確的操作方法(見“師生互動實驗”)啟示

  我們不斷要學會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應該具備一個安全的“大腦”,這就是社會責任感。要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健康,在實驗室里千萬不能用酸和同學開玩笑。

  第四板塊:小結

  教師引導:這一節課主要是同學們根據不同材料和實驗自己探究出來的,我們學到了一系列的知識,也學會了很多方法,同時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識、方法、道理就像我們到旅游區去各種景點一樣,我們是從哪里走進的,又是從哪里出來的?現在請大家畫一張探究旅游的“導游圖”,然后來比較看誰的“導游圖”更明了、更科學。

  用擬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質,通過人物的活動表示物質間的反應,形象且生動,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探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有其原創性。

  大膽嘗試突破,教師還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書本的禁錮,又可以對比學習知識,讓知識結構完整、清晰;課件風趣、直觀,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華,又便于學生記憶,值得借鑒。

  小塊知識點也能反映出認知規律。本塊教師采用了“發現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嘗試應用”的認知規律學習指示劑, 并用它來認知酸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和技能雙豐收。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鑒別入手,調動學生的智慧,學生看、摸、聞、嘗等感性活動,再提問引起學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識自然上升,過渡到理性知識,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膚淺,寓教于樂。學生自我提問、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內容,反映出他們的自學的深度和廣度,也表現出他們在探究中有意識地注意創造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所述的三個問題,其中一條是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兩條是對教材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有創見性,它證明學生的思維只有真實進入探究后才會爆發出最大的創造力。

  濃硫酸的腐蝕性雖然是一個較危險的實驗,但教師并不是個人包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深刻地感受。從學生探究結果看出,學生是主動吸取基礎知識與技能,從“啟示”分析,他們從濃硫酸的腐蝕性中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貴,同時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兩面性,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是一個智慧的亮點,教師的小結不是重復已有的知識點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識、方法和明確的道理“三維目標”來全面整合所學習的內容,小結的形式采用的是畫“導游圖”的形式,它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學生畫探究“導游圖”:學生分組“畫圖”,形成多種小結方式。下面展示一組學生的“導游圖”: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

  第二課時

  酸的化學性質

  湖北省當陽市王店初級中學 張劍波

  教學目標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②通過對酸和堿性物質的梳理,學習歸納方法;感悟對比、推理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③體會化學與人類有密切關系,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同時提高實驗過程中的“規則意識”。

  重點和難點

  酸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學生分組:每張實驗桌上擺放試管若干、滴管、稀鹽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潔凈紫甘藍葉片、剪刀、鎂、鋅、鐵、銅、生銹嚴重的鐵釘、粗銅絲、試管夾、酒精燈。

  教材延伸

  ①活動探究(1)表格中應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劑的物質做對比實驗,這樣感性認識會更豐富,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結合更緊密。在(1)的表格下面對應兩種指示劑加“規律性認識”,有利于小結、系統認識知識。

  ②在除銹這一塊應補充一點,“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銹”,這樣使學生認識在不同的場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銹方法。

  教學設計

  環節一:慧眼識酸

  教師:實驗桌上有未貼標簽的稀鹽酸和nacl溶液,請同學們通過實驗驗證后給它們貼上標簽,注意實驗安全。

  學生:(探究活動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將紫甘藍剪成細絲浸泡;③放入潔凈小鐵釘觀察實驗現象。

  教師:我們按“安全、科學、簡便、明顯”的原則,來評價同學們的方案。

  方案①最優,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學生:(對教師提問)能否用酚酞溶液來區別?

  教師:(將矛盾交給其他同學)哪些同學能解答這一問題?

  學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變色。

  教師:我今天還準備了其他一些新鮮蔬菜、鮮花等含指示劑的材料,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各種實驗,進一步探究“認識酸的方法”。

  學生:(探究活動2:設計近二十種實驗,并在教材表中補充表格內容填寫實驗報告)

  花的種類

  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

  花汁在稀鹽酸中的顏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顏色

  玫瑰

  粉紅色

  粉紅色

  粉紅色

  萬壽菊

  黃色

  黃色

  黃色

  大紅花

  粉紅色

  橙色

  橙色

  教師:同學們的創造力都很強,如果我們要檢驗某種物質是否是酸,手頭又沒有石蕊溶液的情況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師:結合探究活動1和探究活動2的體會,思考稀鹽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變紅?

  學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應該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變紅。

  教師:(教師從知識的角度及時提升方法)同學們分析正確,而且我們做出這些結論時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請同學們再用我們已經探索出來的方法去認識我們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這些性質。

  學生:(學生探究活動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證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證明。

  點評:教師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三個活動層次逐漸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狀態,學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環節二:猜它是誰

  教師:(設置游戲場景,有四個金屬王國的“潛水運動員”要比賽潛水時間)學生分別裝稀鹽酸、稀硫酸設置“游泳池”。學生用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表現比賽的過程,同組學生在紙上寫出“運動員姓名”(金屬名稱)和潛水時的變化(化學方程式)。

  學生:(此時游戲化)各組學生用桌上的藥品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后討論結論,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組學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樣。現舉一組學生表演例子:

  運動員

  肢體語言

  表情

  變化

  名次

  銅

  搖晃、抖腿

  冷笑

  無氣體產生

  1

  鐵

  聳肩、腿顫

  皺眉、抽冷氣

  fe+h2so4=feso4+h2↑

  2

  鋅

  渾身亂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鎂

  雙手緊掐頸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鎂反應最快,在酸中呆的時間最短,名次最后;銅不反應,應得冠軍。

  教師:請同學們總結酸的化學性質,還要小結原因。

  學生:(用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是酸中的h+與活潑金屬發生了反應,放出氫氣,另一種生成物的陽離子是相應的金屬離子,陰離子是酸的陰離子。

  教師:通過學習酸的這一條性質,能不能將它提升成為我們的技能?

  學生:(討論,形成多種答案,一組學生代表發言)不可將醋放在鍋中長時間烹調,不可用鋁制品調拌要放醋的涼菜。

  點評:在這一板塊中,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巧妙梳理了舊知,對金屬擬人化的處理并及時聯系生活,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層面促進知識向運用層面轉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充分,思維深刻,學習成為一種才藝的展示和心理愉悅的享受。

  環節三:除銹專家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除鐵銹的方法,用到過哪些除銹的方法?

  學生:小瓦片磨鐵鍋;砂紙打磨生銹的部位等。

  教師:這都是物理方法除銹。在化工生產中人們用什么化學原理除銹?(教師演示實驗,用稀鹽酸的量掌握合適,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

  教師:我還要請同學們幫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師強調用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來說明)

  學生:(一組學生展示自己小結的表格內容)

  文字表達式化學方程式三氧化二鐵(鐵銹的主要成分)+鹽酸氯化鐵+水fe2o3+6hcl==fecl3+3h2o

  學生:(另一組學生發言)老師在做實驗的同時我們也做了幾個實驗,把銹鐵釘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應,這些實驗也反證化學方法除銹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學生:(第三組學生發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車輛翻新廠。師傅說有些金屬儀器拋光前、電焊前都要用酸除銹。我認為金屬氧化物都能和酸反應。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做一次實驗。

  學生:(學生分組實驗,由于沒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現了多種實驗現象。開始時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當鐵銹消失以后,鐵釘表面會冒出氣泡,溶液顏色變淡,最后由黃色變成淺綠色。學生之間發言出現多種內容,一種與老師實驗現象相同,另一種是如實描述實驗現象)

  教師:(強調應當實事求是地匯報實驗現象,即使實驗失敗,也可以從失敗的實驗中得到教訓)

  學生:(學生通過爭論一致贊同第二種意見)

  教師:原因是什么?

  學生:取用的稀鹽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實驗現象不一樣。我們認為:當酸不足或適量時,鐵銹與酸反應;當酸過量時,與鐵銹反應剩余的酸就會繼續與鐵反應。

  教師:同學們從自己實驗、觀察、匯報及大家的討論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1:酸也能和鐵發生反應,所以清除鐵銹時不能把鐵制品長時間浸在酸中。

  學生2:反應產物氯化鐵與氯化亞鐵顏色不同。

  學生3: 做實驗一定要有科學的態度,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教師:為了進一步證明酸是“除銹專家”,請你們利用桌上的儀器和藥品,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

  學生:(學生自主實驗中出現了多種實驗方案,其中一些組的學生展示了造“銅銹”和除“銅銹”的實驗)學生代表上臺演示:將粗銅絲的一端纏繞在試管夾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燈上灼燒,形成約3 cm長的黑色氧化銅薄層,趁熱插入裝有稀硫酸的試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漂亮的淡藍色,反應原理:cuo+h2so4=cuso4+h2o。

  點評:教師做完一個“較理想”的演示實驗后,在小結基礎知識后,讓學生自己來重復剛才的實驗,但未給學生點明“酸的用量”的要求,這樣就挑起學生的一個新的“思維矛盾”。在這個矛盾中學生通過爭論、再探究等主動活動,理解了新知識,明確了實驗一定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價值觀。最后又拓展學生思維,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了酸是“除銹專家”的內涵。

  環節四:盤點收獲

  教師: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明確了哪些道理?

  學生:知識類:酸的三條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是由它的h+體現出來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②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越*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

  ③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方法類:類比遷移方法──鹽酸、硫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硝酸、醋酸、蘋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酸能除鐵銹,也能除掉銅表面的氧化銅等。

  歸納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則可歸納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與酸反應生成h2o、co2與另一種化合物。

  實驗對比鑒定方法──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類:在學習中只有科學的態度,才能保證形成科學的方法,有了科學的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大腦真正聰明起來。

  點評:新課標下的化學課堂如何擺脫舊模式,使學生樂學,授予學生“漁”而非“魚”,怎樣通達“三維目標”?只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支撐科學的教學方法,只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促進我們的課堂形成先進的課堂文化,這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

  第三課時

  常見的堿

  湖北省當陽市實驗中學 胡廷成 宋玉蓉

  教學目標

  ①認識氫氧化鈉的吸水性和腐蝕性,了解其用途。

  ②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歸納堿相似化學性質及其原因。

  重點和難點

  重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難點:堿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藥品:naoh固體、20%naoh溶液、cao固體、澄清的石灰水、鹽酸、硫酸、蒸餾水、乙醇、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洗凈的雞爪、去殼的熟雞蛋。

  器材:導線、燈泡、燒杯、試管、軟塑料瓶、表面皿、滴管、點滴板。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點評

  引入新課

  演示:

  1.實驗(如圖)觀察甲、乙中發生的現象。

  2.清水變“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問題:大家想一想,這些神奇的現象存在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學世界!

  學生疑問:

  1.熟雞蛋為什么會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嗎?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過神奇的化學實驗把學生輕松地引入化學課堂。實驗引導naoh的性質及用途

  取固體naoh觀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試管中溶解固體naoh并感知其溫度變化。

  問題:1.naoh固體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樣保存naoh固體?

  3.它能做干燥劑嗎?

  演示實驗10-8:觀察用20%naoh溶液浸泡過的雞爪。

  問題:1.雞爪前后的變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時應注意什么?

  3.naoh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體。

  2.表面吸水、溶解。

  3.試管外壁發熱。

  我從書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厲害!

  看看書本上怎么說……

  2.使用它應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潔劑……

  設計的問題緊緊圍繞實驗,簡明扼要,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思維的興趣,巧妙點撥,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進行了安全教育。實驗引導ca(oh)2的性質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園林工人用石灰漿將樹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漿砌磚抹墻很牢固。

  3.裝石灰水的試劑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層白色的膜。問題: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質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109:取生石灰加水觀察現象。

  問題:1.實驗現象及反應。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項?

  粉刷久后為什么會變白變硬呢?

  涉及ca(oh)2與co2發生了反應,生成了堅硬的caco3 。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與此相關呢?

  我想知道!

  1放熱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蝕性,注意安全

  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所講化學物質,又從實驗的角度感知若干關于氫氧化鈣的知識。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的同時,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并學以致用。

  分組實驗活動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分組實驗: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別滴加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

  2.充滿co2的軟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觀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

  問題:1.上述三個實驗的現象是什么?

  2.熟雞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變牛奶”的原因。

  4.堿有哪些類似的化學性質?

  活動:競賽書寫相關的反應原理。

  1.遇石蕊都變藍色!

  遇酚酞都變紅色!

  2.軟瓶變癟!co2與naoh反應后壓強減小。

  哦,蛋是這樣掉下去的!

  3.石灰水變渾濁

  哦,“清水變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歸納堿的化學性質。

  競賽:我要奪第一!我最怕書寫化學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規律就很簡單了。

  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在實驗中加以歸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更加深刻。教師的問題回應了最開始的實驗,學生理解更透徹。競賽活動的開展,強化了化學用語的學習。實驗引導酸、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演示實驗1010:分別試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蒸餾水、乙醇的導電性。

  問題:1.上述哪些物質能導電?

  2.導電的原因是什么?

  3.酸、堿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反思小結:通過本次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①學習掌握了哪些知識?②學會運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燈泡發光了!

  1.能導電的有硫酸、鹽酸、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2.導電是因為發生電離,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3.酸會離解出h+;堿會離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進步!(從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小結)

  這些短小的問題點到了學生的許多弱點,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反思、整理、歸納、小結和交流,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方法都不斷提高。

  點評:高品位的教學對教師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深奧的知識淺顯化;把復雜的知識條理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把單一的知識網絡化”。在本案例中,教師一開始就用一項趣味實驗將問題印入學生的大腦,然后通過生活中的多種材料將化學知識層層深入,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識與技能,感悟學習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師的板書設計也形成特色,從橫向分析知識推進與方法形成融為一體,從縱向分析是知識與方法的深化,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幫助者。

1 常見的酸和堿(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教學設計案例(B)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 探究單

    回憶與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堿,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問題與討論我們怎樣確定上述物質是酸還是堿?活動與探究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裝有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B案)

    第一課時指示劑及幾種常見的酸,濃硫酸的腐蝕性湖北省當陽市兩河中學 彭永進教學目標①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了解幾種常見的酸;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教學設計案例(A)

    一、教學設計思路本課題第一課時是指示劑的教學,首先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色的知識點為起點,導引出指示劑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 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A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①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②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③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設計

    酸和堿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酸堿指示劑的探究一、教學設計思路: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本課將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是酸性...

  • 幾種常見的酸:鹽酸(通用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了解鹽酸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初步掌握鹽酸的化學性質,理解復分解反應,了解石蕊試液,酚酞試液等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溶液里的顏色。...

  • 常見的酸(精選16篇)

    【考點說明】1、 知道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鹽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用途;認識酸的腐蝕性。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和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知道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 常見的酸(精選15篇)

    【考點說明】1、 知道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鹽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用途;認識酸的腐蝕性。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和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知道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 常見的酸

    【考點說明】1、 知道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鹽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用途;認識酸的腐蝕性。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和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知道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 初三上冊化學復習要點:常見的酸根或離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錳酸根)、mno42-(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離子)、hco3-(碳酸氫根)、hso4-(硫酸氫根)、hpo42-(磷酸氫根)、h2po4-(磷酸二氫根)、oh-(氫氧根)、hs-(硫氫根)、s2-(...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 | 国产suv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综合久久 | 性国产vⅰdeosfree高清 | 日本乱码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仙人 | 亚洲第一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 国产综合社区在线视频 | 妇欲欢公爽婷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按摩精油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 市来美保在线观看88av | 在线观看v片 |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 99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67194成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乱码精品久久久 | yw855.ccm免费观看网址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的注意事项 | 国产传媒毛片精品视频第一次 | 久久久久久久有限公司 | 久久第四色 | 一级片免费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久高清毛片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色伊 |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爽 | 国产91精选 | 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 |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 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 97理论片 | 9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一本久综合久久爱 | 日本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亚洲午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