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酸和堿(B案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①認識氫氧化鈉的吸水性和腐蝕性,了解其用途。
②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歸納堿相似化學性質及其原因。
重點和難點
重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難點:堿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藥品:naoh固體、20%naoh溶液、cao固體、澄清的石灰水、鹽酸、硫酸、蒸餾水、乙醇、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洗凈的雞爪、去殼的熟雞蛋。
器材:導線、燈泡、燒杯、試管、軟塑料瓶、表面皿、滴管、點滴板。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點評
引入新課
演示:
1.實驗(如圖)觀察甲、乙中發生的現象。
2.清水變“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問題:大家想一想,這些神奇的現象存在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學世界!
學生疑問:
1.熟雞蛋為什么會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嗎?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過神奇的化學實驗把學生輕松地引入化學課堂。實驗引導naoh的性質及用途
取固體naoh觀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試管中溶解固體naoh并感知其溫度變化。
問題:1.naoh固體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樣保存naoh固體?
3.它能做干燥劑嗎?
演示實驗10-8:觀察用20%naoh溶液浸泡過的雞爪。
問題:1.雞爪前后的變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時應注意什么?
3.naoh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體。
2.表面吸水、溶解。
3.試管外壁發熱。
我從書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厲害!
看看書本上怎么說……
2.使用它應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潔劑……
設計的問題緊緊圍繞實驗,簡明扼要,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思維的興趣,巧妙點撥,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進行了安全教育。實驗引導ca(oh)2的性質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園林工人用石灰漿將樹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漿砌磚抹墻很牢固。
3.裝石灰水的試劑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層白色的膜。問題: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質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109:取生石灰加水觀察現象。
問題:1.實驗現象及反應。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項?
粉刷久后為什么會變白變硬呢?
涉及ca(oh)2與co2發生了反應,生成了堅硬的caco3 。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與此相關呢?
我想知道!
1放熱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蝕性,注意安全
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所講化學物質,又從實驗的角度感知若干關于氫氧化鈣的知識。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的同時,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并學以致用。
分組實驗活動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分組實驗: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別滴加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
2.充滿co2的軟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觀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
問題:1.上述三個實驗的現象是什么?
2.熟雞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變牛奶”的原因。
4.堿有哪些類似的化學性質?
活動:競賽書寫相關的反應原理。
1.遇石蕊都變藍色!
遇酚酞都變紅色!
2.軟瓶變癟!co2與naoh反應后壓強減小。
哦,蛋是這樣掉下去的!
3.石灰水變渾濁
哦,“清水變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歸納堿的化學性質。
競賽:我要奪第一!我最怕書寫化學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規律就很簡單了。
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在實驗中加以歸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更加深刻。教師的問題回應了最開始的實驗,學生理解更透徹。競賽活動的開展,強化了化學用語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