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和堿》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2)若移走b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你可能看到的現象有 ,你對此現象的解釋是 。
(3)下列試劑中的一種進行實驗,就能確定b的成份,則該試劑可能是(填序號) 。
①na2co3溶液 ②bacl2溶液 ③鐵釘 ④nacl溶液
本題通過氣體擴散實驗,構筑了分子在不斷運動等多種知識融合的平臺,要完成這一探究活動需要了解這些酸堿中哪些有揮發性(特性),哪些能與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通性),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溶解性分析碳酸鹽和金屬反應產生的現象,它要求在平常的實驗中對現象要觀察的細、描述的準、對物質變化的規律認識深刻。所以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4、(XX年宜昌市中考題)化工生產中可用稀鹽酸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實驗課上,小強將生銹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觀察到鐵銹逐漸溶解,并伴有少量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黃色,除去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 。當鐵釘表面沒有氣泡時,小強看到溶液仍呈黃色。
再過一段時間后,小強意外發現黃色溶液逐漸變為了淺綠色,經過仔細分析,小強大膽寫出了溶液顏色發生改變的化學方程式 。
本題準確而生動地再現了實驗室用稀鹽酸除鐵銹時鐵過量時的實驗現象,它要求學生根據對物質性質的認識和對反應現象的觀察,分析本題所發生的反應,從而正確地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但氯化鐵與過量鐵作用生成氯化亞鐵的反應學生從來沒有學過,如果平常的教學搞黑板實驗紙上探究,如果平常探究活動中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去對異,F象進行思考和再探究是很難得到正確答案的,學生根據含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含亞鐵離子的溶液呈淺綠色,正確寫出氯化鐵與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的化學方程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創新能力。本題重在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案例5、化學課上,老師將一定量的naoh溶液和稀鹽酸溶液混合,沒觀察到任何現象,這激發了同學們的探究熱情:
(1)兩者是否發生了反應,請你協助老師設計一個方案證明naoh與hcl確實發生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