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和堿》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2)芳芳同學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后沒有見到藍色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他認為二者已恰好完全反應,他的實驗設計不完善之處在于 。
(3)兩者是否恰好反應,三位同學分別作出了三種假設,請你幫助完善他們的方案,進行驗證:[要求三種方法依據不同原理]
假設
步驟
現象
結論
a、恰好反應
b、hcl過量
c、naoh過量
本題要求學生在真正掌握酸堿性質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產生的特殊現象去檢驗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是否完全反應、什么物質過量。它考查了學生實驗設計的能力,思維的嚴密性,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策略
1、采取各種方法保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必然導致學習空氣沉悶、學習效率低下,甚至使學生喪失學習化學的信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明確目的,引起學生間接興趣。
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到酸堿鹽的知識在學習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知道酸堿鹽的知識是重要的知識。知道學習的價值就可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中多聯系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如炒菜時在鐵鍋中加食醋有什么好處,建筑工人使用熟石灰后手感到發燒,農民熬松堿合劑時如果接觸藥液也感到手發燒是怎么回事?如何消除這種癥狀?蚊蟲叮咬后又痛又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為什么不能用熟石灰,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可以加深對酸堿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寓學于樂。
(3)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如學生在家從植物中提取植物色作指示劑試驗家中常見物質的酸堿性,增強對常見物質酸堿性的認識;用不同濃度的食醋除去保溫瓶內的水垢,第二天上課前讓他們匯報結果,引導分析其原理,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發幾片ph試紙回家測家中常見物質的ph通過觀察多彩的現象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4)適時歸納整理,激發學習興趣。
本單元首先要在學生認真觀察個別反應現象的過程中啟導學生分析所發生的反應,第二,要認識同類物質與其它物質反應的基礎上歸納酸和堿的通性,第三,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弄清酸堿的聯系和性質的不同以及探究酸堿性質的方法。
(5)加強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