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例”看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如上的課例中,組內各學生自行進行了有效分工,最終組內同學都會有所收獲,并且發展了學生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2、從合作中活躍“課堂”
過去的課堂,多數情況是老師講學生聽,既是學生發方言也是學生站起來一個一個的講,大多數情況是學習好的同學講的多。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課堂中只有少數同學發言的被動局面,有時老師想讓學習差的同學講一講,那也只是作為“面向全體”的點綴罷了,因為客觀上老師確實怕學困生講不清楚,耽誤教學時間。而合作學習就有效地打破了這種局面,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全體同學都必須參與到其中,還必須按照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得到本組同學的補充認可后,在班級中與其他同學交流,因為有分工、有責任,大家都必須發言。在這種參與與互動中,學生得到了鍛煉,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興趣。
如上課例中,組內的各位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分工,使組內的各位同學之間都能積極合作,相互啟發,使的每位同學都從中獲得了“肯定”,樹立了“自信”,贏得了“信心”。整個過程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能積極參與,都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3、從合作中得到“提高”
和過去的接受性學習相比,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面對共同的問題,每個小組、每位同學都必須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見是錯誤的,也必須自己先講出來,再得到別人的糾正。因此,學生都得動腦筋來思考問題。而討論的問題經過小組的補充,再經過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較科學的答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明白了別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釋,有利于他們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學會表達,在表達中可以使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顯化,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控;學會討論,使他們相互質疑,可以更好地引發他們間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等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還學會了尊重他人。
課例中,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使不同學生的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及不同特長和優勢的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也可以解決一些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本例中,可以由老師給出幾種方法,然后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但是,這樣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想像的空間,提高的機會。
4、從合作中領悟“創新”
由于班級學生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由于學習內容是開放的,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產生各種不同的結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師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基礎上進行合作,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交流討論的機會,能滿足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時,通過生生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