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原 子
第二節 原 子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原子。2.原子的構成——原子核(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3.相對原子質量。二.重、難、疑點1.重點、難點:原子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2.疑點:(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3.解決方法:以講解為主,設計出一個個問題情境。利用實驗,幻燈及比較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思考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自然地得出結論。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與分子的比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構成。 3.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的關系。(二)整體感知 本節課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原子進行討論,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對“分子能否再分”進行討論,然后又對“原子能否再分”進行討論,最后討論原子的質量及相對原子質量。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對原子構成和原子量的認識只能是帶來或多或少的機械記憶的成分,較深入的理解和較熟悉的運用還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復習、鞏固、加深、提高才能達到。(三)教學過程[新課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個實驗:[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觀看圖2-5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圖。[講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構成,受熱時這些微粒彼此分開,成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這種微粒叫原子。[板書]:一.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氧化汞受熱后發生的是什么類型反應?生成了哪些新物質?[提問]: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講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組合;分子在化學變化中變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來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變化中(如原子核反應)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如金屬、稀有氣體等)是由原子構成的,還有一些物質(如氧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教師活動]:對比分子的特征,引導學生歸納出原子的特征。[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并找出原子的特征。[板書]: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 (2)原子在不停地運動。 (3)原子間有一定間隔。 (4)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5)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只是發生重新組合。[鞏固提問]:(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釋:水受冷結冰是什么變化?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變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說明氧氣、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構成?[學生活動]:討論并在教師引導總結下得出結論,填寫“原子與分子比較”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