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單元《溶液》知識點歸納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
如cuso4為藍色 feso4為淺綠色 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體積 ≠ 溶質的體積 + 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有水,水為溶劑,液體溶于液體
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1)概念: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溶劑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5)溶解時放熱、吸熱現象
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
溶解沒有明顯熱現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四要素:①條件:一定溫度②標準:100g溶劑③狀態:達到飽和④質量:單位:克
(2)溶解度的含義:
20℃時nacl的溶液度為36g含義:
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大多數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如nacl
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線
例: (1)t3℃時a的溶解度為 80g
(2)p點的的含義 在該溫度時,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點為 t3℃時a的不飽和溶液 ,可通過 加入a物質,降溫, 蒸發溶劑 的方法使它變為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