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2.加深對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綜合、分類、對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內外因辯證關系、對立統一規律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驗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溶液的組成特征、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教學難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關系、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關系。
三、教學過程:
[基礎知識的歸納與整理]
[關鍵知識點撥]
(一)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稀溶液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2.四個概念間的關系: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和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它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對溶液進行的分類。
(二)固體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溫度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 ④質量
2.固體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
內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
4.溶解度曲線
5.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
項目 溶解度(s) 溶質的質量分數(a%)
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意義 物質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飽和溶液里: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關系 溶液濃、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關系(與溶液飽和與否無關)
條件 一定溫度、100g溶劑、飽和狀態 與溫度無關、溶劑量無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飽和
單位 克(g) 是比值,單位為1
計算公式 ×100g(飽和溶液)
×100%
聯系 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a%= ×100%
[典型例題講解]
例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①溶液都是無色透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②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③糖水是溶液,鹽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鹽,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再加入這種溶質,溶液的質量隨之增大。⑤一杯調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別甜,越喝越不甜,說明后來喝的糖水要變稀些。⑥把飽和溶液溫度升高時,若溶液質量不變,則溶液質量也不變。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解析]此題是有關溶液、飽和溶液概念的判斷。溶液不一定無色,故①錯。溶液的飽和與否與溫度有關,②沒有指明溫度也不正確。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故③不對。飽和溶液在同條件下不再溶解同種溶質,故④不正確。溶液是均一的,這只是味覺的遲鈍造成的錯誤,故⑤也不正確。⑥正確,所以答案為:c。
例2.欲將某溫度下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硝酸鉀晶體 b.蒸發一定量水
c.給溶液加熱 d.給溶液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