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解析]本題關鍵在于充分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條件。因為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溫度可達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晶體或蒸發溶劑亦可達到目的。這三種措施單獨使用或同時使用都可以。
答案:c。
例3.下圖為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p點的含義是____。
(2)t℃時,a物質的溶解度___b物質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b物質屬于____溶物質(填“易”、“可”、“微”或“難”)
(4)當b中含有少量a時,可用____法提純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線表示意義,溶解度與溶解性關系以及結晶法的原理。
答案為:(1)t℃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sg (2)大于
(3)易 (4)蒸發溶劑
例4.某溶液中含有四種離子na+、mg2+、cl-、so ,其中:na+、mg2+、cl-離子個數比為4:7:6,若na+離子個數為4a,則so 離子個數為____。
[解析]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充分理解溶液中電荷守恒原理:所有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所有陰離子帶的負電荷總數。依題意可知:溶液中mg2+、cl-的個數分別為7a、6a個。設此時溶液so 離子數為x,則4a×1+7a×2=6a×1+2x,x=6a。故本題答案為:6a。
[綜合測試]
一、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題后括號內。
1.有某溫度時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蒸發一部分溶劑后,有晶體析出,則該溶液( )
a.仍為飽和溶液 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
c.溶解度變小 d.變成不飽和溶液
2.下列因素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無關的是( )
a.溶劑的質量 b.溶質的質量
c.溶劑的種類 d.溫度
3.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溶液各部分的性質都相同
b.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溶質
c.溫度一定時,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t℃時,36g食鹽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飽和,t℃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g
4.分離下列混合物時,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順序進行的是( )
a.混有泥沙的粗鹽 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 d.實驗室用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后的剩余物
5.如右圖所示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當它們的溶液接近飽和時,
若分別采用升高溫度、蒸發溶劑、增加溶質的方法,均可使之變成飽和溶液的是( )
a.a溶液 b.b、c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6.t℃時,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s,它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a%,則s與a在數值上的關系為( )
a.s>a b.s<c c.s=c d.無法比較
7.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某地區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的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適宜的ph范圍 4.5-5.5 5.8-6.7 6.0-7.0 7.2-8.5
a.油菜 b.茶 c.西瓜 d.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