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教案(新人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初步區別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
2、了解有機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
3、知道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與用途。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資料、上網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探究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的性質差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通過辯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了解化學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情感。
2、認識有機合成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
教學重點:
1.了解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認識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較好地組織學生進行“使用塑料的利與弊”的辯論。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與探究]:指導學生填寫教材p99的“活動與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實物投影學生的答案,引導學生根據表格內容比較和討論。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99- p100,并依次出示下列問題:
1.化合物分哪兩大類?它們有什么區別?
2.c、co、co2、caco3等是有機物嗎?為什么?
3.為什么有機物的數目異常龐大?
過渡:有些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通常稱它們為有機高分子,用有機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稱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廣,下面一起來研究:
二、有機合成材料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0- p102,并依次出示下列問題:
1、舉例說明什么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
2、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樣形成的?鏈狀和網狀有什么區別
[活動與探究二]:演示實驗12-1,邊做邊講解注意點和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并依次出示下列問題,指導學生回答:
舉例說明鏈狀結構的高分子材料和網狀結構的高分子材料性質相同嗎?
指導討論:1.指導討論教材p101的“討論”欄目。
2.舉出常見塑料的名稱和用途?
投影:實物投影一張服裝標簽,讓學生討論各標記的含義,
特別是纖維的種類,引導學生討論和舉例說明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各有什么性能?洗滌熨燙時的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上堂課學習了哪幾種合成材料?它們各有什么用途?
引入課題:這節課學習另一種合成材料——合成橡膠。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3的文字和有關合成橡膠用途的插圖,并介紹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比較,具有的優良性能。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3- p105的文字和有關塑料等的插圖。
投影:學生課前調查的有關“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讓學生評判是否合理?
展示:展示學生收集的標有“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的塑料制品,請學生討論回答各標記的含義。
投影:投影學生從網上下載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發展的新成就。例如:淀粉塑料、導電塑料、塑料回收等圖片。
組織辯論:將學生分成甲(正方)、乙(反方)二大組,正方的論點是“塑料的利”,反方的論點是“塑料的弊”。挑選二位支持人以及雙方的組長,課前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