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單元 課題一 燃燒與滅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知識
2)學習運用主動探究的方法,設計實驗
3)學習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災害的意識,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學重點: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多媒體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展示:各類圖片體現燃燒與我們社會和生活的聯系
展示:各類火災的照片體現火災帶給人們的災害
2、講授新課
一、燃燒(板書)
設問: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
探究:燃燒的條件
思考1:燒杯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
不燃燒的現象,說燃燒需要
什么條件?
回答:白磷的著火點很低,只有40℃ 。c,
因此,燒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燒杯中的熱水加熱到著火點的溫度;而紅磷的著火點在200 。c以上;僅靠熱水的溫度很難達到的。通過對比,說明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的溫度
思考2:燒杯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回答:熱水可以使白磷達到著火點溫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燒,、這是因為水 隔絕了空氣,說明燃燒還需 要有氧氣存在。
思考3: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 氧氣 那又會怎樣?
回
答: 水中的白磷燃燒起來了
思考4:原來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 在通入氧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小結:燃燒確實需要氧氣。
通過以上實驗總結:
1、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
可燃物 缺一
2、條件 氧氣(或空氣) 不可
達到著火點(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討論:古人從閃電過后的火災中取火進山洞后發現:一旦火不小心被熄滅后,要再等一次火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此帶來諸多的不便。于是他們就想能不能靠自己取火呢?后來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鉆木取火和燧石取火!恩格斯對此有高度評價:“人類發明取火與直立行走具有同樣偉大的意義!” 請你 分析:鉆木取火和燧石取火的原因。
鉆木取火:古人通過鉆木摩擦生熱使周圍的溫度達到木柴的著火點,這樣木柴便燃燒起來就有了鉆木取火
燧石取火:古人通過互敲火石產生火花來點燃干樹葉和木柴等!由于火花的使溫度達到了干樹葉和木柴的著火點便燃燒起來這就是燧石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