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新人教版)
判斷:不同物質著火點不同,那么相同物質的著火點就一定相同嗎?并舉例論證。
回答:正確,著火點是物理性質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木屑比較容易點燃而木條較難點燃,是因為木屑的反應程度更劇烈。
思考:反應程度與哪些方面有關?
回答:著火點是固定不變的,對固體燃料來說與表面積、
組織的粗細,導熱系數的大小有關;對液、氣燃料與
火焰的接觸面積有關。
大偵探:案件――1854年5月30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2個多月后,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聲還。 ……
誰是兇手?(提示:由燃燒的條件入手)
大偵探的解答:兇手就是草料
原因:船艙堆滿的草料和船上的空氣使燃燒的第1、2個條件已經具備了。草料會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這樣 的氧化反應很慢,不象燃燒那樣劇烈地發光發熱的 叫緩慢氧化。如鐵生銹也是一種緩慢氧化。物質在緩慢氧化反應過程也產生熱,不過放熱很慢,察覺不出來。草料太多太實,空氣不流通,產生的熱不易散發,越積越多,溫度上升達到了草料的著火點。燃燒的條件已經達到了。所以草料不經點燃就自行燃燒起來。
總結:略
作業:新學案
教后:
第二課時 滅火原理
1.
(五)
復習提問:
燃燒的條件是什么?三個條件是否都要滿足?
情景導入:
如何滅火?
講授新課:
活動探究:滅火的條件
實驗
號蠟燭點燃后截去蠟燭心
2號蠟燭點燃后扣上一個燒杯
3號蠟燭點燃后往燒杯中加適量的na2co3和稀hcl
4號蠟燭點燃后用嘴吹滅
5號蠟燭點燃后保留不變
現象
熄滅
熄滅
熄滅
熄滅
繼續燃燒
原因
清除
可燃物
隔絕空氣
隔絕空氣
(o2)
降溫至著
火點以下
不變
討論:為什么1、2、3、4的蠟燭會熄滅,而5號依然燃燒?
回答:1號蠟燭心被截去后,就分離了可燃物,因此蠟燭熄滅;
2號蠟燭被燒杯罩住后,氧氣很快被消耗完了;因此蠟燭熄滅;
3號中的蠟燭由于有co2產生蠟燭與空氣隔絕,co2本身又不支持燃燒,因此蠟燭熄滅 ;
4號蠟燭用嘴吹后空氣流動帶走了熱量使周圍溫度下降至著火點以下因此蠟燭熄滅 ;
5號蠟燭則依然燃燒!
由此可知,要燃燒就得具備燃燒的三條件,三者缺一不可!
二、滅火原理和方法
清除或隔絕可燃物
1、原理 隔絕空氣
降溫至著火點以下
2、方法:阻斷燃燒的其中一個條件即可